索引號 | 11500228733966179C/2023-00002 | 發文字號 | 和林府發〔2023〕8號 |
主題分類 | 安全生產監管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和林鎮政府 | 有效性 | |
標題 | 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23年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 | ||
成文日期 | 2023-03-17 | 發布日期 | 2023-03-17 |
索引號 | 11500228733966179C/2023-00002 |
發文字號 | 和林府發〔2023〕8號 |
主題分類 | 安全生產監管 |
體裁分類 | 其他公文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和林鎮政府 |
有效性 | |
標題 | 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23年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3-03-17 |
發布日期 | 2023-03-17 |
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2023年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的通知
和林府發〔2023〕8號
各村(社區),鎮屬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2023年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梁平區和林鎮人民政府
2023年2月20日
?????(此件公開發布)
???????????
?????????????????2023年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要點
為了加強全鎮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和區委十五屆三次全會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控事故、防災害”為目標,加快數字賦能,強化黨政履職,嚴格監管執法,壓實主體責任,深化專項整治,加強應急準備,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為新時代新征程開好局起好步營造良好的安全穩定環境。嚴控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嚴防因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堅決防止發生因災導致的群死群傷責任事件。
二、重點任務
(一)加快數字賦能,提升基層基礎。
1. 實施城鎮安全數字賦能行動。聚焦重點行業領域、重大安全風險,建設集日常管理、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應急處置、輔助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安全智慧大腦”。加快基礎數據匯聚,推進數字化管理,提升安全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能力。2023年年底前,配合區級部門完成燃氣安全、重大危險源監測、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應用場景數字化建設。
2. 實施基層“五有”規范化建設行動。落實市、區級加強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建設指導意見,圍繞有機構、有人員、有條件、有能力、有規則的“五有”標準,啟動鎮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
3. 實施防災減災基礎建設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系統化治理,開展今冬明春災害防治基礎建設,擬爭取指標新建森林防火標準化檢查站1個、火情智能監控點3個,加快消防水池、阻隔帶等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完成1項抗旱基礎工程、1項水毀修復工程建設。
4. 實施安全科技推廣應用行動。積極推廣安全生產先進實用的技術、產品、工藝等科研成果,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
5. 實施全民安全素養提升行動。深化開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進校園、進農村活動,創新開展安全生產月、“5·12”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強化重要節點、重要事項、重要政策安全宣傳。
(二)完善體制機制,強化黨政履職。
1. 強化黨政領導干部務實履職。堅持黨政領導干部清單履職,制定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將發現和解決問題作為履職的重要標準。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工作紀實報告制度,強化重要時段、重要節點履職調度。落實安全生產述職評議制度,將責任落實情況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2. 強化行業部門安全監管職責。按照“三個必須”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以及業務相近原則,厘清新產業、新業態等新興行業領域安全監管職責,不斷消除監管盲區。強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點在建項目行業與屬地分責共管,理順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燃氣、自建房、電動自行車等行業領域全鏈條安全監管責任,落實非A級旅游景區、游樂設施等安全監管責任。
3. 強化安委辦、減災辦牽頭抓總作用。鎮安辦加強對同級部門和下級單位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督查考核,定期上報安全履職及督查考核情況。
4. 強化“實名制”安全監管。聚焦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重點管控企業(單位),規范開展“分級監管、劃干分凈、落到人頭”實名制監管。根據安全風險和規模大小,按區級、鎮、村(社區)分級明確行政負責人、行業監管部門負責人、企業(單位)責任人“三個責任人”,及時調整優化,統一掛牌公示。嚴格“三個責任人”履職標準,行政負責人、行業監管部門負責人每月至少開展1次檢查指導,每半年完成1次掛牌企業(單位)指導檢查全覆蓋,在重要節點、復工復產、出現險情、發生事故等特殊時期必須到場履職。
(三)堅持依法治安,嚴格監管執法。
1. 堅持嚴格執法總基調。嚴格執法檢查,科學編制年度監督檢查計劃,落實“日周月”執法檢查要求,在重要時段、重要節點加密執法檢查頻次。嚴格執法規范,強化檢查診斷、行政處罰、整改復查“三部曲”閉環執法,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過程全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嚴格執法處罰,堅持執法“清零”和執法“三個強度”提升,對突出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
2. 加強事故災害調查處理。堅持“有案必查、一案雙查、三責同追、四不放過”,嚴格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對道路運輸、建設施工、生產經營性火災等重點行業領域典型事故實施掛牌督辦。
3. 加強問題隱患警示曝光。落實安全生產誠信管理辦法,嚴格執行企業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交通、建設、消防等重點行業部門要常態化開展典型事故責任單位通報約談,對存在突出問題、事故多發的企業進行警示曝光。
4. 加強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健全安全生產舉報獎勵機制,深化舉報獎勵工作宣傳發動,擴大有獎舉報知曉率、參與率。抓實抓好線索依法查辦和舉報獎勵兌現,提升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壓實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管理。
1. 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以標準化為統領,構建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安全管理體系,推動企業達標、專業達標、崗位達標。組織建立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領導班子成員和內部各部門安全生產職責。深化“日周月”隱患排查,分級制定清單,嚴格排查整治。落實關鍵環節總工程師制度,礦山、建設、交通等行業領域重點企業要設置總工程師崗位,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強化一線崗位規范操作,按照全員、全過程、全崗位要求,全面推行崗位風險清單、職責清單、操作卡、應急處置卡“兩單兩卡”制度,確保“記得住、說得明、做得到”。
2. 壓實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重點單位,水庫、堤防護岸、城市綜合體、綜合交通樞紐、隧道橋梁等重點設施,以及山洪和地質災害易發區、旅游景區、城鎮(工業園區)易澇區等重點區域管理單位,要清單化明確洪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等災害防治主體責任,做好責任公示、風險研判、安全巡查、隱患整治、監測預警、緊急管控等重點工作。
(五)著眼兩個根本,深化專項整治。
1. 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鞏固治理。立足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鞏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效,將有效經驗固化為制度性成果,建立落實重點行業領域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的長效機制。
2. 深化“兩重大一突出”集中整治。道路交通領域,深化“三化六體系”和農村“兩站兩員”建設,嚴格“兩客一危”車輛動態監管,開展客運車輛、9座以上租賃客車、旅游包車、貨運車輛違法行為整治,建設施工領域,推進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開展建設施工“兩防”和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情況專項整治。非煤礦山領域,推進“四化六體系”建設,落實“一統四抓”安全管理,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綠色智慧礦山。危險化學品領域,加強重大危險源、高危細分行業、危險化學品產業轉移項目、煙花爆竹(批發、零售)單位安全風險防控,實行分類整治。工貿領域,持續開展“四涉一有限一使用”專項整治。燃氣領域,加快老舊管道更新改造,推進燃氣安全裝置加裝和設施智能化改造,嚴查第三方施工破壞行為。消防領域,深化高層建筑、廠房庫房、老舊小區等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推進特種設備安全乘梯守護行動。加強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專項整治。
3. 深化“打非治違”專項治理。健全部門聯動打非工作機制,嚴厲打擊礦山無證非法開采、超層越界開采、以建代采等行為;嚴格整治危險化學品無證無照生產經營、非法儲存油氣、非法運輸銷售成品油等行為;嚴查煙花爆竹非法經營、儲存行為;大力整治建設施工違法分包轉包、資質掛靠等行為。
4. 深化中介服務整治。
5. 深化社會領域微安全治理。加強用電、用氣、用火、中毒(窒息)、上墳祭祀引發火災、農村壩壩席食物中毒、自行修繕房屋事故、學生溺水死亡等社會領域微安全專項治理。通過安全知識宣傳,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有效防范社會領域亡人事件,減少社會負面影響。
(六)加強應急準備,筑牢最后防線。
1. 加強應急預案管理。修訂鎮級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應急預案,情景化編制各類現場處置方案。加強預案信息化管理,實戰化開展應急演練。
2. 加強監測預警和應對處置。強化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實施災害風險區劃管理。加強風險定期研判和臨災會商研判,強化信息化智能化監測預警。全面推行重要預警信息“叫應”機制,完善區域、行業、單位、部位災害預警“熔斷”機制。落實“斷、禁、停、撤、疏”緊急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各類極端災害。
3. 加強救援力量建設。落實應急力量三年建設規劃,做強鎮、村(社區)兩級專業救援隊伍,完善“專常群”應急力量體系。推動鎮專業救援隊伍正規化建設,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執行任務費用補償機制,解決隊伍 “易建難養”問題。
4. 加強指揮和通信保障。落實《重慶市自然災害與事故災難應急救援處置指揮管理辦法》,強化專業技術現場指揮官制度,提高應急救援組織指揮和處置應對能力。加快應急指揮平臺建設,推進鎮指揮中心標準化建設。
5. 加強物資裝備保障。采取實物儲備、協議儲備等模式,加強應急物資裝備儲備,推進物資裝備信息化管理,
6. 加強救援協調聯動。強化與區級部門及周邊鎮(街道)重大事故災害應對處置聯動,加強聯合救援協作。完善鄰近地區應急聯動機制,推進臨近應急力量訓練資源開放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全鎮各級各部門要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推動各項安排部署落實到位。嚴格規劃管控和產業安全準入,推動一批有利于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和長期發展的項目落地實施。持續實施安全專項資金機制,強化突發事件和搶險救災資金保障。
(二)強化激勵約束。加大安全生產與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督查力度。嚴格落實獎懲制度,對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村(社區)實行資金獎補支持,對出現特定情形的嚴格“一票否決”。
(三)強化隊伍建設。推行應急系統準軍事化管理,推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整合改革。加強對應急管理干部的關心支持,做好應急管理津貼補貼實施工作,建立應急管理立功授獎機制。加強應急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做好新時期應急管理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