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語音播報
語音合成中,請耐心等待...
進入播報模式
退出播報
索引號 1150022873397104X5/2023-00020 發文字號 梁山街道發〔2022〕23號
主題分類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體裁分類 防災減災
發布機構 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 有效性
標題 重慶市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關于印發《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2-05-13 發布日期 2023-03-17
索引號 1150022873397104X5/2023-00020
發文字號 梁山街道發〔2022〕23號
主題分類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體裁分類 防災減災
發布機構 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
有效性
標題 重慶市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關于印發《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2-05-13
發布日期 2023-03-17

重慶市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

關于印發《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梁山街道發〔2022〕23號


相關村(社區),街道內設機構及所屬事業單位,駐街道相關單位:

《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街道辦事處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慶市梁平區梁山街道辦事處

2022年5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

為切實做好梁山街道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十四五”規劃》、《重慶市梁平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印發<重慶市梁平區2022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梁平規資發〔2022〕46號)等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基本情況

經排查,街道共有隱患點48處(其中滑坡40處,危巖8處),危及9個村,受威脅住戶179戶587人及992間住房安全,潛在經濟損失約2220萬元。按數量分布排序,依次為天鼓18個、金橋8個、東山6個、蓼葉4個、龍磨3個、白沙3個、云佛2個、夢梁2個、沙壩2個。按嚴重程度劃分,較為嚴重的5個,分別是白家院子滑坡、卡門外滑坡、爛田滑坡、小屋場滑坡、雷祖廟滑坡。按受威脅人數劃分,人數較多的2個,分別是天鼓村10組桃子灣滑坡,涉及人數最多達69人;天鼓村6組小屋場滑坡,涉及人數達55人。

三、2021年地質災害發展趨勢預測

(一)誘發因素預測。

1.降雨誘發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氣象部門預測2022年梁平區全年降水量較常年偏多,較去年偏少。預計汛期(5-9月)有9~10次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暴雨洪澇重于常年,但輕于去年。主要多雨時段在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預計今年地災發生頻率總體較常年偏高,發生地災風險較高。

2.工程活動誘發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建筑施工、老舊樓院改造、城市干支線路網升級、縣道改造、農村聯網公路建設、一環路南段建設、省道升級改造(李家壩至萬州界段道路)、318國道(大河壩至高家居農家樂段)、農村切坡建房、水利設施建設等工程建設活動,容易導致新的地質災害發生。

3.其他誘發地質災害因素預測。地震、高溫干旱、大風等自然因素也可能誘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

(二)重點防范期預測。

自然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受降雨影響明顯,汛期(4-9月)是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街道將及時轉發區級部門通過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發布的預警預報,各村(社區)、相關單位要切實做好局部區域因暴雨可能誘發地質災害的防范工作。

工程建設活動所誘發的地質災害以整個工程建設期為重點防范期。

(三)重點防范區預測。

重點區域主要包括天鼓、金橋、蓼葉、龍磨、夢梁、云佛、東山等村,這些區域因地形切割較深,地質環境較復雜,可能發生較大規模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重要交通干線主要包括318國道大河壩至高家居農家樂段、二環路和省道(李家壩至萬州界段道路升級改造)沿線高陡斜邊坡,這些區域高、陡、斜邊坡極易崩滑、失穩。除上述重點預測區域以外的其他地質災害易發區及工程建設活動強烈的地區,也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

四、防治任務

(一)深入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

各村(社區)、相關單位、川東南地質隊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本行業本區域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重點加強人員密集區、重要基礎設施周邊、重要交通干線、山區公路和農村“四好路”、農房周邊等區域排查,尤其要加強有軟弱夾層、形成切坡或者臨空面的順向巖質斜坡的全面排查。

(二)調整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網絡。

各村(社區)要完善落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一是對排查出的48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落實監測責任人和監測員,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周邊區域的巡查和日常監測預警工作,認真做好監測數據記錄匯總,利用重慶地災防治APP定點定人定時上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二是川東南地質隊要加強對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培訓演練、地質災害專業調查、核查、排查和應急處置等工作的指導、檢查、監督。三是片區負責人要加強對群測群防員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測群防工作的管理、指導和監督,組織做好地質災害宣傳培訓、避險演練和地質災害應急先期處置工作等各項工作,要利用重慶地災防治APP上傳地質災害片區負責人周報。

(三)抓實抓細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汛期是全年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時段,各村(社區)、相關單位要抓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嚴格執行各項防災制度。要嚴格執行汛期地質災害防治“三查”制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信息報送制度,確保預警、預報、險情、災情等信息及時傳送。發生地質災害后,在接到災情報告后要在規定時間內報告黨政辦、應急辦和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梁山管理所。二是做好排查巡查工作。以城鎮建設區、重要交通干線、重要水利工程、重要市政設施、礦山、學校及人口密集區等為重點區域,全面覆蓋已有群測群防點,加強雨前、雨中、雨后和重大節假日時段的排查巡查,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三是加強監測預警工作。各村(社區)要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及時將氣象、汛情傳遞給監測人員,監測人員要及時將險情、災情報告給村(社區),并按照各隱患點的單點應急預案,切實做好監測預警工作。四是加強災(險)情應急處置工作。對巡查和排查發現的地質災害災(險)情要及時處置并上報,及時劃定危險區警戒線,及時動員群眾撤離,及時安置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和居住等。

(四)組織實施一批金土工程搬遷避讓工作。

各村(社區)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切實加大搬遷避讓力度,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對危險性大、治理難度大且具備搬遷避讓條件的隱患點實施金土工程搬遷避讓,從而實現全街道地質災害隱患點數量和威脅人數逐步減少。

五、防治措施

(一)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

各村(社區)、街道內設機構及所屬事業單位、駐街道相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明確職能職責,健全地質災害共同防治責任機制,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1.片區負責人:片區負責人原則上由街道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擔任;全面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作;指導、管理和監督群測群防人員做好巡查、排查和群測群防等各項工作;組織做好地質災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工作;組織做好地質災害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工作;及時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做好其他相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村(社區):負責開展本村(社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確定群測群防員,落實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工作的各項措施,做好對群測群防員的監管;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先期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及時勸阻和舉報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從事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情況;保護好地質災害隱患點安全警示牌、標識牌、監測標志和隔離帶(周界樁)等設施;險情或災情發生后,立即按照相關要求向街道報告,并指揮村(居)民做好自救互救。

3.川東南地質隊:配合街道開展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巡查和核查工作;配合街道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防災預案和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對群測群防工作進行技術指導;配合街道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工作;指導街道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配合街道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為應急救災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協助街道編制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防災預案,明確撤離路線和監測預警措施;定期向相關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4.群測群防員:負責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周邊區域的巡查和日常監測預警工作,認真做好監測數據記錄,利用群測群防手機上傳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信息系統,發現險情或災情立即發出警報,并及時向上級匯報;向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宣傳隱患點規模、類型和有關重要事項,宣傳防災避險知識,向受災害威脅的村民發放避災明白卡,規定預警信號,配備預警器具,落實并熟悉臨時避災場所和撤離路線,告知本隱患點臨災報警信號、應急轉移路線和避災安置地點,每逢重點防范期來臨時,提醒點上群眾加強防范;及時勸阻和舉報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從事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情況;積極協助和配合搬遷避讓工作;積極協助和配合治理工作;保護好地質災害隱患點安全警示牌、標識牌、監測標志和隔離帶(周界樁)等設施;險情或災情發生后,及時向上級報告,并指揮村(居)民做好自救互救,危急情況下可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群眾轉移避險,要協助村(社區)、街道、區級有關部門做好現場應急處理工作。

5.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梁山管理所: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并指導實施,組織開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指揮體系建設,統籌指導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和救災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負責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監督管理地下水過量開采及引發的地面沉降等地質問題;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和防治工作;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制定搶險救災方案,組織、指揮、協調有關單位和搶險救援力量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工作;負責地質災害先期處置工作,開展災后調查評估,動員受災群眾轉移搬遷,重建家園。

6.黨政辦:負責組織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新聞報道、政策解讀和公益宣傳;做好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的及時傳播;會同上級有關部門及時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負責收集、研判與引導地質災害網絡輿情;協調辦理有關地質災害抗災救災方面的文、會、事。

7.經發辦:負責指導、督促、協調轄區企業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責工業企業生產活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將地質災害巡查排查和監測預警納入日常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管理范疇,核實企業受災情況。負責農村公路建設誘發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公路沿線邊坡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和突發災害。負責進出景區的交通要道沿線地質災害防治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

8.民政和社區事務辦:負責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救災捐贈等工作,督促指導各村(社區)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受災人員納入臨時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圍。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醫療單位對傷病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置,負責采取措施,作好加強災區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評估與防控工作。

9.規劃建設管理環保辦:負責組織開展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隱患的排查、監測,組織工程建設誘發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制定應急搶險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對地質災害誘發的環境污染次生災害開展排查、監測和處置;負責市政設施及周邊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負責對地質災害搬遷戶安置地點進行合理規劃,對搬遷新修建地址進行村莊規劃。

10.財政辦:負責籌集調度地質災害防治和救災資金,及時撥付專項資金;負責救災資金使用的監管工作。

11.應急辦:負責組織街道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工作及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企業等生產活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參加地質災害搶險救援;收集上報地質災害災情;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并統籌安排救災專項資金,統籌安排救災資金。

12.農業服務中心:負責農業設施周邊和農業生產活動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農業受損情況的統計報告;組織種子、動物疫苗消毒藥品、應急處置及防護等動物防疫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和調撥,指導災后恢復生產。

13.文化服務中心:負責旅游景區地災防治及搶險應急處置工作。

14.梁山派出所:負責地質災害現場警戒、道路交通管制和治安工作,協助組織人員疏散撤離;做好地質災害有關違法犯罪案件查處工作。

15.梁山水利站:負責水利工程(在建)、設施及周邊地質災害防治以及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加強水利工程設施后期維護、監管,做好洪水引發地質災害的預防工作和突發災害應急搶險處置工作。

16.梁山教管中心:負責校園周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好師生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救災知識宣傳教育。

17.團工委:負責引導志愿者等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搶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

18.梁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東衛生院:負責組織對傷病人員實施救助和處置;負責采取措施,做好災后疫情防治工作。

各職能單位除承擔上述職責外,還應根據防指的要求,承擔與其職責相關的其他工作。

(二)落實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宣傳培訓。

結合4·22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土地日等主題日活動,利用電視、報刊、發放資料、主辦宣傳專欄、場鎮咨詢、現場答疑等宣傳工具和形式,普及地質災害防治有關法律法規及防災避災科普知識,提高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組織對轄區所有地災隱患點中有群眾居住的隱患點至少開展一次簡易避險演練,讓受威脅的所有群眾熟悉突發情況下的預警信號、撤離線路和避難場所等,切實提高群眾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村(社區)要充分利用各種會議、發放資料、張貼圖片和標語等多形式有針對性地對群測群防員、受地質災害威脅及周邊群眾開展地質災害識別、防治、應急處置進行宣傳和培訓,從而提高群眾識災、防災、救災、避災的能力。

(三)落實地質災害災(險)情報告與處置。

地質災害發生后,當地村(社區)及監測員應按照“鑒識要早、損失要小、人命必報”的原則,及時組織人員到現場開展疏散災區人員、搶救財產等先期工作,并及時按規定上報災情。街道在接到災情報告后,立即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和相關單位趕赴現場,進行現場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災害的發生或災情擴大。如情況緊急,應立即啟動并實施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人員撤離疏散受災群眾,并及時做好善后處置工作。同時,按災情速報制度的規定及時將災情上報區委、區政府和區規劃自然資源局。災情報告內容:地質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地點、規模、范圍、傷亡人數,損失情況,危害程度,發展趨勢以及已經采取的對策措施等。

(四)落實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

各村(社區)、相關單位要嚴密防范不當人為活動和采礦行為誘發地質災害,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極易發區和直接威脅區域從事可能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活動。同時要切實加強轄區內人為工程活動的監管,督促實施單位認真執行事前評估,事中按設計實施,并做好事中、事后監管。特別是對交通干線沿線以及在建工程活動的棄渣棄土不合理堆放形成的人工堆積體、農村切坡建房等建設活動的監管,督促建設單位(個人)按照要求開展整改,消除隱患。

(五)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督查與考核。

各村(社區)、相關單位要按照規定的職能履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職責,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確保不發生地質災害傷亡事故,盡最大可能減少人民群眾的財產損失。街道將組織相關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抽查檢查,并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督查內容主要有:傳達貫徹巡查排查、宣傳培訓、單點演練、值班值守、警示牌看管、“兩卡一表”發放、災(險)情處置等情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乡县| 富平县| 天气| 体育| 朔州市| 天镇县| 大新县| 内黄县| 奎屯市| 南召县| 博罗县| 大同县| 赤峰市| 德庆县| 清丰县| 株洲县| 寿光市| 汝州市| 田阳县| 当阳市| 婺源县| 山西省| 台东县| 彰化市| 阳春市| 明溪县| 鸡泽县| 札达县| 揭东县| 香港 | 仲巴县| 池州市| 西城区| 共和县| 屏南县| 清涧县| 手游| 巴林右旗| 鄱阳县| 百色市| 营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