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重慶市梁平區林業局 > 動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以點帶面,增強重慶集體林改辨識度
日期:2025-01-08
語音播報
語音合成中,請耐心等待...
進入播報模式
退出播報
【字號:

作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之一,重慶市始終強調制度創新、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并立足資源本底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全市按照“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標志性成果的要求,錨定目標真抓實干,大膽探索創新突破,一系列首創性、引領性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在重慶陸續形成。

近日,重慶圍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綠色經濟發展”主題,對集體林改工作的亮點區縣進行深入調研,進一步發掘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增強重慶林改辨識度的潛在動能。

梁平區:除治改培結合打造新樣板

初冬的梁平高梁山仍然蒼翆可人。一條寬約30米的“改培帶”,像被剃掉而重生的綠發,從山脊處延向遠方。

新生林帶透著幾分神奇,雖與兩旁經過間伐改良的馬尾松保留帶有著明顯落差,但也蔚然成林、綠意盎然。這里便是梁平區全市林長制改革創新試點示范項目——“國家儲備林建設推進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控與馬尾松林系統治理”之一的東山林場鐵門坎馬尾松改培示范基地。

梁平區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純林多,約占喬木林比例50%。針闊混交林少,松材線蟲病的大面積入侵,致使全區生態環境和森林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2021年,梁平區搶抓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契機,在全國率先大膽創新,將2萬畝馬尾松純林劃分為保留帶和改培帶,實現帶狀改培0.36萬畝,保留帶間伐1.33萬畝、撫育性采伐0.31萬畝,改造區域內的馬尾松比例降低40%。

梁平大規模進行林相改造,補植了大量楨楠、香樟等珍貴樹種和楓香、馬褂木等彩色樹種,極大豐富了林相層次,改善了林分結構,促進了森林系統和生態質量的提升和轉化,增強了森林的原真性、生態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樣性。

在馬尾松純林的系統改造中,累計采伐林木3.7萬噸。為此,梁平創新“三材處置”,對改造采伐的松疫木按規格材、非規格材和枝丫材實行分類處置。累計制造人造板、生態板1590萬張,造紙9300余噸。6090噸廢材和枝丫就近粉碎后轉化為林下種植培養基,成為林下種養產業的“生命養分”,走出了一條變廢為寶的價值轉化新路。通過對松材線蟲病的整體“切除”,極大增強了森林自身的免疫能力。在次年的森林疫情普查中,未發現一棵新增病枯死松樹。

為確保“兩山”轉化行穩致遠、生態產業提質增效,梁平區將林分改造同森林經營模式創新相結合,積極盤活集體森林資源和集體經濟組織,種植珍貴樹種和彩色樹種1.69萬畝,實現了林分結構改善和生態景觀提升。森林撫育和低效林改培的政策疊加,直接帶動林農務工近8萬人次,增加務工收入1300余萬元,實現加工產值4000余萬元,以實績和實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萬州區:創新林墓復合利用新模式

葉落歸根處,見林不見墓。這是萬州區甘寧鎮林墓復合利用試點項目初步顯現的直觀效果。

長期以來,萬州區公墓建設存在散埋亂葬浪費土地資源、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存在較大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萬州區在全面深入調研全區現有林地和墓地分布、規模、使用狀況等基礎信息的基礎上,分析人口增長趨勢、喪葬習俗變化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等相關因素,結合生態保護、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和民生需求等,制定了《重慶市萬州區甘寧鎮林墓復合利用試點建設方案》。

“盡管大多數老百姓思想比較傳統,但我們覺得很有價值,值得嘗試!”大力推動這項工作的萬州區林業局局長王建和區民政局局長饒小雪都深有感觸。

為了將方案落到實處,萬州區利用林改契機,引進民間資本,在甘寧流轉了150畝林地,以“森林與墓”為主題,率先建成重慶市首個正式投入運營的林墓復合利用農村公益性公墓,打造孝道文化、生命教育、林下安葬“三位一體”的節地生態公園式陵園。一期9畝已打造了墓地環保生態,地上翠柏成蔭,地面花草環抱。每個墓穴占地面積都不大,且為臥式,部分定制墓形設計為竹節形、心形、書形、鋼琴形、三峽石等形狀,得到了當地村民的認同。

目前,該試點墓地首期已建成4個不同主題的墓區。按照每畝林地內墓穴數量不超過180個、每單墓墓穴占地面積不超過0.5平方米、合葬墓穴占地面積不超過0.8平方米等標準,在相同的土地面積上,安葬容量遠遠大于傳統方式,切實緩解了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同時,通過采取林地清理、疏伐撫育、局部改造、補植等措施,采伐瀕死木、被壓木、斷木等劣勢木,補植選用適用性強、生態效益好且觀賞價值較高的小葉楨楠及山茶,對林墓復合利用區域內的森林進行撫育,特選喜陰花卉綠植對墓位進行裝飾。既增加了綠化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又有效預防和減少了森林火災事故的發生,還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更好的棲息繁衍場所,提升了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城口縣:小小天麻做出可喜大文章

城口縣周溪龍豐村國儲林區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基地里,滿地還沒來得及撿裝的新鮮天麻散發著誘人的氣息。近10名采挖天麻的村民,在夕陽的余暉下歡笑連連。

城口縣國儲林項目區海拔均位于1400米以上,是天麻極佳適生區。天麻作為食藥同源的生物產品,也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收儲林地的過程中,我們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利用好‘大巴山藥谷’,發揮國儲林效益,實現生態富民,助推鄉村振興。”城口縣大巴山林業開發有限公司產業部負責人施后勇介紹,公司通過以商招商引進重慶硒旺華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攜手發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種植,2023年在城口發展天麻總產量達500噸,總產值超過1500萬元。

龍豐村是重慶國儲林收儲的范疇之一,很適合發展仿野生天麻。2022年開始,負責城口國儲林項目運營的大巴山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在龍豐村發展天麻,目前已發展2700畝,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林開公司每年每畝林地要支付流轉金50元給村民和村集體,全村共流轉了1.8萬畝,現在村里每一年固定的收入有90萬元。此外還提供了大量的就近務工機會。”龍豐村黨支部書記楊鵬說。

村民華永方介紹,以前沒種天麻時,只有靠種莊稼、養殖等掙點收入。現在他們夫妻倆通過幫林開公司勞務代班、管理等,每人每年增加收入約2萬元。更可喜的是,她丈夫還成功學到了天麻種植技術,自家種植了好幾畝天麻,每年又可增收幾萬元。

天麻只是城口縣緊扣深化集體林改契機發展林下產業的一個縮影。作為重慶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試點區縣之一,城口縣以實施林權經營管理、森林經營管理、林下經濟、綠色金融、森林康養旅游、數智賦能林業產業發展“6個示范”為抓手,明確在8個試點改革鄉鎮規劃發展一批林業產業,盤活一批森林資源。全縣發展新型林業經營主體56家,種植連翹、天麻、淫羊藿等中藥材13萬畝,建成森林康養基地9個、森林康養民宿300余家,帶動2萬余戶林農戶均增收1萬余元。(侯建華 魏佳)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秭归县| 乐业县| 周至县| 钦州市| 庆云县| 兖州市| 余江县| 青河县| 毕节市| 彭阳县| 泗洪县| 罗山县| 石棉县| 房产| 江源县| 徐汇区| 萍乡市| 开封县| 集安市| 乌审旗| 霸州市| 沁源县| 白山市| 白朗县| 桂东县| 昌乐县| 静宁县| 舞阳县| 古田县| 宜良县| 兴安盟| 贵溪市| 青河县| 伊春市| 兴业县| 防城港市| 定西市| 清苑县| 永济市| 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