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語音播報
語音合成中,請耐心等待...
進入播報模式
退出播報
索引號 11500228709467150P/2022-00001 發文字號 梁平委發〔2021〕14號
主題分類 司法 體裁分類 規劃
發布機構 梁平區司法局 有效性
標題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政府 轉發《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宣傳部、重慶市梁平區司法局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 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1-12-01 發布日期 2021-12-20
索引號 11500228709467150P/2022-00001
發文字號 梁平委發〔2021〕14號
主題分類 司法
體裁分類 規劃
發布機構 梁平區司法局
有效性
標題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政府 轉發《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宣傳部、重慶市梁平區司法局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 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成文日期 2021-12-01
發布日期 2021-12-20


各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和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委各部委,區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有關單位:

經區委、區政府同意,現將《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宣傳部、重慶市梁平區司法局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

????????????????? 重慶市梁平區人民政府

???????????????????? ? ? 2021年12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中共重慶市梁平區委宣傳部重慶市梁平區司法局

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區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規劃(2016—2020年)順利實施完成,取得了新的進展。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深入開展,“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更加落實落細,法治文化繁榮發展,干部群眾法治意識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根據《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司法局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以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梁平全民普法工作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順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要求應運而生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必須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全區“八五”普法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全面發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以服務“十四五”時期梁平經濟社會發展為主線,以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為目標,以持續提升全區公民法治素養為重點,以提高普法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為著力點,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區新局面,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水平治理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區公民法治素養和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顯著提升,全民普法工作體系更加健全。公民對法律法規的知曉度、法治精神的認同度、法治實踐的參與度顯著提高,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入推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顯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備、實施精準、評價科學、責任落實的工作體系基本形成。

(三)工作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民普法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民普法全過程,做到普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夯實全面依法治區的社會基礎。

堅持服務大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把普法工作融入全區“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按照依法治區和平安建設總體部署,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普法,以高質量普法推動高質量發展。

堅持與法治實踐深度融合。堅持全民普法與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一體推進,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普法融入法治實踐、融入基層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全面依法治區全過程。

二、明確普法重點內容

(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全民普法的頭等大事,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引導全社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點內容,列入區委黨校(區行政學校)重點課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為抓手,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二)深入學習宣傳憲法

深入持久在全社會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活動,闡釋好“中國之治”的制度基礎,闡釋好新時代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內涵和意義,闡釋好憲法精神。加強國旗法、國歌法等憲法相關法的學習宣傳,強化國家認同。全面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加強憲法實施案例宣傳。常態化開展“12·4”國家憲法日和“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持續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在青少年成人儀式、學生畢業儀式等活動中設置禮敬憲法環節,依托“報、網、端、微、屏”媒介形成宣傳聲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憲法宣傳教育基地(公園、廣場、長廊、院館),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法治意識。

(三)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

開展好“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活動,推動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帶頭學習宣傳民法典,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闡釋好民法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質,闡釋好民法典關于民事活動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于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專欄1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宣傳

1.征集利用民法典漫畫、案例匯編等通俗讀物,投放民法典公益廣告、短視頻、標語等普法產品。

2.依托全市民法典宣講專家庫和我區普法講師團,推動民法典宣傳宣講活動常態化開展。

3.在城、鎮公交站點投放民法典普法公益廣告。

4.通過“報、網、端、微、屏”等全媒體,全方位、多聲部開展民法典宣傳。

5.組織各類學校開展民法典主題班會、征文演講、模擬法庭等活動。

6.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民法典公園、廣場、長廊、院館。

(四)深入學習宣傳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繼續把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基本任務,大力宣傳國家基本法律,強化“十四五”期間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適應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大力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防范風險的法律法規。適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法律法規。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加強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長江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等專項法治宣傳教育,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強化川渝普法依法治理合作。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推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適應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需要,大力宣傳我國涉外法律法規,促進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五)深入學習宣傳與社會治理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適應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需要,大力宣傳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法、反分裂國家法、國防法、反恐怖主義法、生物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國家安全領域的法律法規,組織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傳活動,推動全社會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適應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需要,繼續加強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宣傳教育,促進依法懲治和預防犯罪。圍繞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掃黑除惡、網絡空間秩序、反詐騙、禁毒防艾、防范邪教、社區管理服務、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防治家庭暴力、個人信息保護、養老繼承、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依法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

(六)深入學習宣傳黨內法規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以黨章、準則、條例等為重點,大力開展黨內法規專項宣傳。正確把握黨內法規宣傳同國家法律宣傳的銜接協調,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深化拓展“以案四說”“以案四改”,依托“紅巖魂智慧黨建”平臺組織人員參加黨內法規學習測試,開展黨內法規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突出學習宣傳黨章,教育廣大黨員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尊崇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把學習掌握黨內法規作為合格黨員的基本要求,列入黨組織“三會一課”內容,在考核黨員、干部時注意了解相關情況,促進黨內法規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

三、深化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

(一)保持先行優勢

堅持深入實施市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開展“千萬市民學法律”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完善針對不同群體的目標、任務和措施,在全區分層分類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開展全區范圍的公民法治素養社情民意調查,建立公民法治素養測評指標,編制公民法治素養評估報告。總結、提煉、升華我區經驗成果,形成更多規律性認識和實踐性運用,為全國、全市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貢獻更多的智慧、經驗和方案。

(二)加強教育引導

實行公民終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社會教育體系。

加強國家工作人員法治教育。落實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重點抓好“關鍵少數”,提高各級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能力。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法規清單制度,分級分類明確領導干部履職應當學習掌握的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完善配套制度,修訂領導干部法治知識讀本,促使知行合一。全面落實領導干部年度述職述法制度,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內容,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干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深入貫徹《關于推動國家工作人員旁聽庭審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嚴格落實新提任領導干部法治理論知識考試、年度法治理論知識考試、旁聽庭審等制度,逐步實現全區國家工作人員法治理論知識考試與旁聽庭審的一體化全覆蓋。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貫徹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嚴格落實法治教育課時,針對不同學段明確重點普法內容,推動法治教育優質課資源庫建設運用,增加法治知識在中考中的內容占比。推進教師網絡法治教育培訓,5年內對所有道德與法治課教師進行1次輪訓。構建全區國家機關普法進校園統籌協調機制,以春秋兩季校園普法宣傳為載體整合各類青少年普法活動,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規范化、常態化開展。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推廣法治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深入開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學習宣傳。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分層分類開展法治教育。加強基層組織負責人學法用法工作,開展村(社區)“兩委”干部法治培訓。健全完善村(居)民普法教育機制,落實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等會前學法和道德宣講制度,全區各村(社區)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群眾學法活動。加強基層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培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強對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和從業人員的法治教育,促進依法誠信經營管理。加強對媒體和互聯網平臺(賬號)相關從業人員的法治教育,將法治素養作為從業資格考評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公交、出租車、營運客車、危化品車輛等重點駕駛人員的法治教育,增強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根據婦女、殘疾人、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失業待業人群和困難群眾等不同群體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其依法維護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三)推動實踐養成

把提升公民法治素養與推進依法治理等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注重把矛盾糾紛化解等法治實踐活動變成提升當事人法治素養的過程。加強《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重慶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的宣傳實施,把公民法治素養的基本要求融入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學校規章制度和章程、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融入文明創建、法治示范創建和平安建設等活動,提高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養成良好衛生健康習慣等方面的規則意識。

(四)完善制度保障

分層分類推廣運用公民常用法律指引和公民法治行為規范,建立健全對守法行為的正向激勵和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制度。把公民法治素養與誠信建設相銜接,健全信用獎懲和信用修復機制。選樹群眾身邊先進典型,參與重慶市“十大法治人物”評選等活動,宣傳崇法向善、堅守法治的模范人物。

四、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一)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擴大法治文化陣地覆蓋面,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在公共設施建設和公共空間利用時體現法治元素,推動法治文化與梁平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機構等陣地,推進法治文化設施與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一體規劃建設。著力提升全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質量,2025年,在全區建成“一區縣一法治文化公園(廣場)、一鄉鎮(街道)一普法講堂,一村(社區)一法治宣傳欄(長廊)”的陣地體系。認真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治文化集群打造要求,積極打造地標性的法治文化陣地。探索建立法治文化陣地管理使用長效機制,提高法治文化陣地使用率,堅持做好市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創建申報工作,擇優參評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實行動態管理。

(二)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藝繁榮發展

制定全區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探索建立“企業運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社會資助、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設新模式,推動全區法治文化市場的快速成長。加強法治文藝作品創作扶持力度,將法治文藝作品納入文化作品評獎內容,開展優秀法治動漫、微視頻和故事征集評選展播活動,創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藝作品。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組織法學專家、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藝團體,開展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文化基層行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

(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汲取傳承中華法系的優秀思想和理念,根據時代精神加以轉化、普及和傳承保護。依托法治部門、法律服務單位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基地,開展研討交流。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法治歷史遺跡和文物的保護,宣傳代表性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弘揚善良風俗、家規家訓等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內涵。

(四)加強紅色法治文化傳承宣傳和保護

注重發掘、研究、保護和弘揚紅色法治文化,重點依托紅巖聯線等平臺陣地,因地制宜建設以紅色法治文化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組織開展紅色法治文化研究闡發、展示利用、宣傳普及、傳播交流等活動。講好紅色法治故事,傳承紅色法治基因。

(五)加強涉外法治文化傳播和交流

立足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圍繞拓展開放通道、提升開放平臺、壯大開放主體、優化開放環境等重點,采取主題論壇、文化展覽等形式,推動法治文化交流互訪、合作共享。充分利用普法“智庫”資源,重點培育涉外法律服務人才隊伍,提高涉外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能力。對我區駐境外企業、人員加強駐在國法治宣傳和法律服務,對常駐我區的境外人員及外商投資企業、機構加強法治宣傳。

(六)培育梁平法治文化品牌

開展“法潤千里治匯廣大”主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突出一個季度一個主題開展集中宣傳,增強全區普法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打造品牌活動載體。征集推出具有梁平特色、體現法治精神的普法標識、卡通形象和系列法治文化產品,認真落實全市法治文化產品資源庫打造要求,創建一批法治文藝傳播品牌欄目、節目和工作室,逐步形成在全市叫得響、立得住的法治文化品牌。

五、推進普法與依法治理有機融合

(一)加強基層依法治理

深化法治鄉村(社區)建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建設行動,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鄉村(社區)依法治理。按照“社區力量+、社會力量+、專業力量+”相結合的模式,探索實行積分制,因地制宜地推進社區“法律之家”建設,健全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開展“學法用法示范戶”推選和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深入實施“楓橋經驗”重慶實踐,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

專欄2 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

1.制定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作方案,加強培訓、考核和動態管理。

2.加強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隊伍建設,到2025年全區每個村(社區)有5名以上骨干“法律明白人”。

3.建立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鄉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在基層普法依法治理中的作用。

深化依法治校。深化“法律進學校”,開展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創建,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體系,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毒品、詐騙、非法傳教、網絡沉迷、性侵害等方面的法治教育,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落實法治副校長工作制度,實現全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全覆蓋,推動政法系統領導干部兼任法治副校長,加強業務培訓,開展法治副校長年度普法述職評議工作。

深化依法治企。深化“法律進企業”,落實經營管理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加強企業法治文化建設,提高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推動企業合規建設,提升企業法治化水平。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園區行”和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兩大行動,實施“黃桷樹計劃”“鳳凰計劃”“揚帆計劃”三大計劃,幫助更多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困境企業破產重組、梁平企業走出國門。

專欄3 企業合規建設

1.加強企業主要負責人法治培訓,強化企業市場主體責任,規范企業管理標準,依法防范市場風險。

2.開展企業與律所結對合作、企業法治體檢等活動,建立全流程全方位合規審查機制,促進依法決策、依法經營、依法管理、依法維權。

3.加強企業合規人才隊伍建設。

4.引導企業加強境外經營合規管理,提高法律風險防范意識。

(二)深化行業依法治理

引導和支持各行業依法制定規約、章程,深化行風建設,推進業務標準程序完善、合法合規審查到位、防范化解風險及時和法律監督有效的法治化行業治理,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功能,實現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依法維護成員合法權益。

深化“法律進網絡”,加強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強化網絡空間依法治理,加強全社會網絡法治和網絡素養教育,推動網絡企業依法依規經營,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三)推進專項依法治理

加強社會應急狀態下專項依法治理,深化公共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災減災救災、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等方面依法治理專項行動,強化應急時期法律服務,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促進全社會在應急狀態下依法行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社會秩序。

堅持依法治理與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有機結合,深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法治示范創建活動,加強對基層治理中法治狀況的研究評估工作,大力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六、著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實效性

(一)在執法、司法過程中開展實時普法

把普法融入執法、司法過程。落實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等相關法律規范的普法宣傳。在執法、司法過程中,加強對訴訟參與人、行政相對人、利害關系人以及社會公眾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講,實現案件辦理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中,加強普法宣傳。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環節實時普法。健全完善“一街鎮一法官”工作機制,實施車載便民法庭,充分利用公開庭審、巡回審判等司法活動,通過庭審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判后釋疑等方式,開展釋法說理。

普法融入法律服務過程。強化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服務、調處矛盾糾紛、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過程中的普法教育和釋法析理,引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依法維權、表達訴求。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建設,落實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標準,加強宣傳推廣,推動優質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下沉。

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長效機制,強化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法律服務機構以案釋法的履責主體作用,推動典型案例資源數據庫建設和典型案例編輯、典型案例發布、以案釋法宣講等制度建設,全面落實辦案過程法律告知制度,將以案釋法納入司法和行政執法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推動各級各部門依據自身職能職責,分行業、分領域組建專業普法隊伍開展普法宣傳,編發以案釋法普法讀本,培育以案普法品牌。

(二)充分運用社會力量開展公益普法

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健全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機制,加強對社會力量開展普法的管理服務、組織引導和政策、資金、項目扶持,健全社會組織參與普法的嘉許制度,深化惠民金融服務與普法宣傳結合的創新實踐,推動普法工作社會化、項目化。

壯大社會普法力量。發展和規范公益性普法組織,推動建立重慶市梁平區法治宣傳協會,加大對專業化常態化普法志愿組織扶持培育力度,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普法中的作用,壯大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愿者隊伍,提升法治宣傳教育行業管理和自律水平,暢通和規范市場主體、新社會階層、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參與普法的途徑,組織或支持退休法官檢察官、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開展普法志愿服務。

(三)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媒體開展精準普法

強化普法平臺建設。充分發揮“12348重慶法網”“重慶司法”公眾號等平臺的作用,整合全區普法新媒體資源,推動我區新媒體普法平臺與全市智慧普法平臺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提高普法網站和“兩微一端”的點擊率、閱讀量,構建上下貫通、同頻共振的立體普法矩陣。

優化普法產品供給。注重運用新技術分析各類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針對不同受眾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性、菜單式的普法產品。鼓勵公眾創作個性化普法產品,加強對優秀自媒體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導,優化音視頻普法內容供給,注重短視頻在普法中的運用。

創新普法傳播方式。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參與重慶“智慧普法”融媒體平臺建設推廣,推動普法傳播方式變革,拓展互動式、服務式、場景式傳播渠道,形成融“報、網、端、微、屏”于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實現互聯互通、多方共享、聯動發力、全媒推送,提升普法內容的到達量、閱讀量。

專欄4 強化重慶“智慧普法”法治宣傳平臺建設

1.充分發揮“12348重慶法網”“重慶司法”公眾號等平臺的作用,整合全區普法新媒體資源,推動我區新媒體普法平臺與全市智慧普法平臺的互聯互通。

2.優選宣傳載體、推出宣傳精品、打造宣傳品牌,開辦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專欄專刊專版,培育一批品牌欄目。

3.參與重慶“智慧普法”融媒體平臺建設推廣,發揮普法主陣地作用,形成全天候、立體化、全覆蓋的宣傳態勢。

七、加強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進全民普法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普法工作納入本地、本系統法治建設總體部署,納入綜合績效考核、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考核評價內容,定期聽取匯報,研究解決普法工作中的難題。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嚴格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要求,堅持將履行相關職責情況列入年度述職內容,認真履行普法領導責任。要建立健全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

(二)健全體制機制

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監督、政協支持、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參與、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全民普法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級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及普法辦事機構,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級黨委宣傳部門、司法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推動、檢查指導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三)落實普法責任

強化“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健全完善區級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制度并實施動態管理,嚴格落實年度普法計劃申報評審實施制度,強化評審整改、督導實施和效果評估。全面推行行政執法機關普法依法治理聯系點制度,加強指導督促,實行動態管理。推行“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促進和引導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加強本系統本行業本單位人員學法用法,加強對管理服務對象普法。

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和手機媒體等大眾傳媒要主動承擔公益普法責任,積極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在重要版面、重要頻道、重要時段設置普法專欄專題,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件及時開展權威準確的法律解讀。把法治類公益廣告納入媒體公益廣告內容,明確落實任務,加強質量建設,廣泛開展公益普法。

(四)強化保障支撐

推進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為基層開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創造更好條件。加強基層建設,激發基層活力,強化政策、制度、機制保障,從人員配備數量、待遇、經費、裝備等方面,切實向普法基層一線傾斜,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

加強能力建設。堅持落實每年度普法骨干集中培訓制度,強化對各級普法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加大對基層司法所開展普法工作的指導和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將具有法律職業資格的人員充實到普法工作一線。

加強經費保障。強化各級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作用,把普法工作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建立普法經費動態調整機制。按規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各部門、各單位要根據年度普法計劃項目安排專項經費。鼓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支持普法工作,加強規范和管理。

(五)加強評估檢查

健全普法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堅持將普法宣傳教育納入區縣和區級黨政機關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普法措施落地見效。推進全民普法工作標準化建設,根據市普法考評指標要求,量身定制符合梁平實際的普法考核驗收標準和評估指標體系。

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驗收。加強規劃實施中的動態監測,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評估和終期總結驗收,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按規定表彰和獎勵普法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依法治理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加強日常指導和監督。區守法普法協調小組要定期將全民普法工作情況向區委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各小組成員單位每年度要將普法履責情況向區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匯報。加強全區各級國家機關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落實普法責任的指導督促。支持各級人大加強對全民普法工作的監督和專項檢查,各級政府要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開展情況。探索建立普法提示函或建議書制度,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履行普法責任制不到位的,進行約談,提出整改要求;對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通報批評,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高邮市| 故城县| 娄底市| 大关县| 茂名市| 宜黄县| 吴堡县| 黎城县| 灵璧县| 永川市| 武功县| 都兰县| 紫云| 呼和浩特市| 博兴县| 丹阳市| 孙吴县| 香河县| 海晏县| 昌宁县| 上栗县| 明光市| 伊通| 玉林市| 晋州市| 涪陵区| 库伦旗| 类乌齐县| 石首市| 西藏| 云安县| 台安县| 高要市| 康马县| 定兴县| 阜南县| 芜湖县| 荥阳市| 柳州市|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