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通知》以及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 第二條 領導干部離任時,應當接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 ...">
索引號 | 115002280086524686/2025-00007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審計 | 體裁分類 | 法規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審計局 | 有效性 | |
標題 |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 | ||
成文日期 | 2017-09-19 | 發布日期 | 2025-04-02 |
索引號 | 115002280086524686/2025-00007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審計 |
體裁分類 | 法規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審計局 |
有效性 | |
標題 |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 |
成文日期 | 2017-09-19 |
發布日期 | 2025-04-02 |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試行)
(201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批準 201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
?
? ? 第一條 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自然資源資產節約集約利用和生態環境安全,推動領導干部切實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以及有關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 ? 第二條 領導干部離任時,應當接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 ? 審計機關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未明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 ?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指審計機關依法依規對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進行的審計。
? ?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是指主要領導干部任職期間依法依規對本地區、本部門(單位)以及主管業務領域的以下工作應當履行的責任:
? ? (一)土地、水、森林、草原、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開發利用;
? ? (二)大氣、水、土壤等環境保護和環境改善;
? ? (三)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
? ? (四)其他與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事項。
? ? 第五條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象包括:
? ? (一)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干部;
? ? (二)各級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農業、林業、能源、海洋等承擔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門(單位)的主要領導干部。
? ? 第六條 審計機關應當依照干部管理權限,根據組織部門委托,確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計劃。
? ? 審計機關在組織審計時,應當堅持以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為主,采取獨立實施方式,也可以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統籌實施,由同一審計組一并審計。
? ? 第七條 審計機關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應當堅持依法審計、問題導向、客觀求實、鼓勵創新、推動改革的原則。
? ? 第八條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主要包括:
? ? (一)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
? ? (二)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
? ? (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
? ? (四)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
? ? (五)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
? ? (六)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
? ? (七)履行其他相關責任情況。
? ? 審計機關應當充分考慮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的主體功能定位、自然資源資產稟賦特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針對不同類別自然資源資產和重要生態環境保護事項,分別確定審計內容,突出審計重點。
? ? 第九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一項所稱的貫徹執行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主要包括:
? ? (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關制度建立以及落實情況;
? ? (二)國家有關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戰略貫徹落實情況;
? ? (三)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
? ? 第十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二項所稱的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主要包括:
? ? (一)組織制定地方有關規章制度情況;
? ? (二)制定、批準、審批和組織實施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計劃)中遵守資源環境生態法律法規情況;
? ? (三)相關重大經濟活動或者建設項目中遵守資源環境生態法律法規情況。
? ? 第十一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三項所稱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是指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決策、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事項審批以及規劃(計劃)的調整情況,主要包括:
? ? (一)落實國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禁止性、限制性、約束性政策要求情況;
? ? (二)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情況;
? ? (三)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情況;
? ? (四)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有關要求情況;
? ? (五)推動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落地實施等情況以及效果。
? ? 第十二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的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主要包括:
? ? (一)國家確定的自然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質量、生態保護等方面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
? ? (二)國家關于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行動計劃目標完成情況;
? ? (三)其他納入國家和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完成情況。
? ? 第十三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五項所稱的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主要包括:
? ? (一)自然資源資產開發的合法性、管理的有序性、使用的有效性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狀況等情況;
? ? (二)自然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等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等情況;
? ? (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變化情況以及監測預警機制建立運行情況;
? ? (四)嚴重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預防處置情況;
? ? (五)干預環境監測、環境統計以及數據弄虛作假案件處理情況;
? ? (六)對以前年度中央相關督察、國家審計和專項考核檢查等發現問題的督促整改情況。
? ? 第十四條 本規定第八條第一款第六項所稱的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主要包括:
? ? (一)與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稅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的征管用情況;
? ? (二)國家以及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以及使用情況;
? ? (三)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用水權等管理情況;
? ? (四)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重點項目、設施建設運營情況以及信息系統建設和信息共享情況。
? ? 第十五條 審計機關應當以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或者有關部門管理數據資料反映的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為基礎進行審計。
? ? 第十六條 審計機關進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時,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地方、部門(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應當依法向審計機關提供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關的下列資料:
? ? (一)簽訂的相關目標責任書以及完成情況,上級有關部門(單位)對其考核情況以及相關方面業績的評估與獎懲情況;
? ? (二)上級黨委和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單位)進行例行或者專項檢查情況及其出具的檢查報告、結論性文書,當地黨委和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單位)的整改情況;
? ? (三)相關會議文件、材料、紀要和記錄,相關工作規劃(計劃)以及執行情況,相關規章制度和重大決策事項的文件和資料等;
? ? (四)財務以及資源環境調查、監測、統計等資料數據(含地理信息數據等電子數據);
? ? (五)被審計領導干部的述職報告以及對有關情況的說明材料;
? ? (六)審計機關依法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資料。
? ? 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地方、部門(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應當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 ? 第十七條 審計機關應當根據審計查證事實,依照法律法規、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和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等,充分考慮地域、氣候、季節、生長期等自然因素影響,以及環境問題的潛伏性、時滯性、外部性等,針對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點,研究建立健全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對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
? ? 審計評價應當與審計內容相統一,評價結論應當有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
? ? 第十八條 審計機關應當根據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結合審計結果,對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變化產生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按照好、較好、一般、較差、差5個等次客觀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
? ? 各級審計機關可以根據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細化審計評價標準。
? ? 第十九條 本規定所稱的好,主要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認真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積極采取措施并取得顯著成效,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或者明顯改善,且在審計抽查的約束性指標、相關規劃(計劃)目標任務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任務完成情況中,未發現指標、目標、任務完成和數據真實性方面存在問題;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未發生嚴重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在第八條規定的其他審計范圍內未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存在違紀違法違規問題。
? ? 第二十條 本規定第十八條所稱的較好,主要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并取得較好成效,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或者一定改善,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未發生嚴重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但存在以下問題之一的:
? ? (一)在審計抽查的約束性指標、相關規劃(計劃)目標任務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任務完成情況中,發現個別地區(部門)在數據真實性方面存在問題;
? ? (二)在第八條規定的其他審計范圍內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個別工作監督管理不力,導致所在地區、部門(單位)存在個別、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問題。
? ?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第十八條所稱的一般,主要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基本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并取得一定成效,所在地區或者主管業務領域未發生嚴重損毀自然資源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但存在以下問題之一的:
? ? (一)在審計抽查的約束性指標、相關規劃(計劃)目標任務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任務完成情況中,發現少數指標、目標、任務未完成,一些地區(部門)在數據真實性方面存在問題;
? ? (二)在第八條規定的其他審計范圍內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對相關工作監督管理不力,導致所在地區、部門(單位)存在一些局部性、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問題。
? ?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第十八條所稱的較差,主要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一定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但取得成效不好,存在以下問題之一的:
? ? (一)被審計領導干部推進相關工作不力,在審計抽查的約束性指標、相關規劃(計劃)目標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任務完成情況中,發現較多指標、目標、任務未完成,較多地區(部門)在數據真實性方面存在問題;
? ? (二)較重大履職不到位,造成較嚴重損毀自然資源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或者較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未得到有效治理;
? ? (三)在第八條規定的其他審計范圍內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有較嚴重的違紀違法違規行為。
? ?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第十八條所稱的差,主要是指被審計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未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存在以下問題之一的:
? ? (一)被審計領導干部未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審計抽查的約束性指標、相關規劃(計劃)目標和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任務完成情況中,發現多數指標、目標、任務未完成,多數地區(部門)在數據真實性方面存在問題;
? ? (二)重大履職不到位,造成嚴重損毀自然資源和重大生態破壞(災害)、環境污染事件或者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未得到有效治理;
? ? (三)在第八條規定的其他審計范圍內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有嚴重的違紀違法違規行為。
? ? 第二十四條 審計機關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后,應當向被審計領導干部及所在地區、部門(單位)出具審計意見。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統籌實施的審計項目,應當將有關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方面的情況單獨反映,向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出具審計意見。審計意見應當提交委托審計的組織部門。
? ? 第二十五條 審計署應當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情況。
? ? 地方審計機關應當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情況向本級黨委和政府報告,同時向上級審計機關報告。
? ? 第二十六條 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逐步探索和推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 ? 第二十七條 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部門(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的,由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 ? 第二十八條 對審計發現的人為因素造成嚴重損毀自然資源資產和破壞生態環境的責任事故等問題線索,需要由有關部門調查處理或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的,審計機關應當依紀依法移送有關部門處理。涉及領導干部涉嫌違紀問題線索的,審計機關應當向同級黨組織報告,必要時向上級黨組織報告,并按照規定將問題線索移送相關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 ? 對審計移送的問題線索,有關部門應當依紀依法認真查處,所涉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都應當按照《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實行終身問責,并及時向審計機關反饋查處結果。
? ? 第二十九條 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審計機關出具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意見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審計意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向出具審計意見的審計機關申訴,審計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決定;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復查決定仍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向上一級審計機關申請復核,上一級審計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申請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核決定。
? ? 上一級審計機關的復核決定或者審計署的復查決定為審計機關的最終決定。
? ? 第三十條 對審計發現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典型性、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和提出的審計建議,有關地區、部(單位)應當認真研究,及時解決,建立健全有關制度規定。
? ? 第三十一條 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整改。
? ? 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部門(單位)應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告整改結果。
? ? 第三十二條 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干部管理監督工作的相關要求,將審計結果以及整改情況作為考核、任免、獎懲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并以適當方式將審計結果運用情況反饋審計機關。審計結果以及整改情況材料應當歸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本人檔案。
? ?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及地方各級政府負有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工作部門應當加強部門聯動,盡快建立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共享平臺,并向審計機關開放,為審計提供專業支持和制度保障,支持、配合審計機關開展審計。
? ? 第三十四條 縣以上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加強對本地區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的領導,及時聽取本級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情況匯報并接受、配合上級審計機關審計。
? ? 第三十五條 審計機關依法獨立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審計人員依法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受法律保護。
? ?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 ? 第三十六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對審計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 ? 第三十七條 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根據工作需要,審計機關可以參照本規定對其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開展審計。
? ? 第三十八條 本規定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 ? 第三十九條 本規定自2017年9月19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