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500228322419138H/2024-00327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衛生、計劃生育、婦女兒童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衛生健康委 | 有效性 | |
標題 | 請查收這份冬季防凍瘡指南 | ||
成文日期 | 2024-12-27 | 發布日期 | 2024-12-27 |
索引號 | 11500228322419138H/2024-00327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衛生、計劃生育、婦女兒童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衛生健康委 |
有效性 | |
標題 | 請查收這份冬季防凍瘡指南 |
成文日期 | 2024-12-27 |
發布日期 | 2024-12-27 |
寒冬來襲,隨著氣溫驟降,我們的肌膚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凍瘡,是一種因寒冷引起的皮膚炎癥,不僅讓人痛苦不堪,還可能留下難看的疤痕。孩子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弱,更易患凍瘡。那么,如何能夠預防凍瘡呢?
凍瘡,又被稱為凍瘡病、凍傷,是一種與寒冷相關的末梢部位局限性、淤血性、炎癥性皮膚病,其發病原因是身體暴露于寒冷環境后復溫所導致的異常反應。具體來說,人長期暴露于寒冷、潮濕的環境中,皮膚血管會痙攣、收縮,導致組織缺氧,引起細胞損傷。久而久之,血管會麻痹擴張,引起靜脈淤血,毛細血管擴張,滲透性增加,血漿滲入組織間隙而發病。
一、冬季保暖要點看過來
1.加強局部保暖:寒冷天氣外出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穿戴好保暖的帽子、手套、圍巾和耳罩,確保孩子頭部、手部、頸部和耳朵等易受凍部位得到充分的保護。
2.保持室內溫度適宜:南方室內沒有暖氣,家長要注意保持室內溫度適宜,避免讓孩子長時間處于寒冷環境中。使用電暖氣或電熱毯時注意安全,避免火災和觸電風險。
3.避免暴露于冷風中:盡量避免在冷風中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皮膚暴露在寒冷環境中的時間。
4.適量運動: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瑜伽等,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
5.按摩與熱敷:經常按摩易受凍部位,如雙手、雙腳和耳朵,以促進血液循環。使用熱毛巾或熱水袋進行熱敷,也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6.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穿著過緊的衣物會影響血液循環,增加患凍瘡的風險,家長應為孩子選擇寬松、舒適的衣物。
7.采用多層穿衣法:多層穿衣法即在內層穿著吸汗、透氣的衣物,中層穿著保暖衣物,外層穿著防風、防水的外套,以應對不同的溫度環境。
8.合理飲食:增加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如肉、蛋、奶等,以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類水果、紅椒、西藍花等,可幫助改善血管功能。
9.充足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進身體恢復和改善血液循環。
二、如何正確處理凍瘡
若已經有了凍瘡,正確處理非常關鍵。要避免用火烤或熱水浸泡受凍部位,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凍瘡加重或引發其他皮膚問題。同時,不能搔抓凍瘡部位。搔抓會導致皮膚破損和感染,增加治療難度。
處理凍瘡的正確方法是用溫水浸泡或熱敷受凍部位,但要注意水溫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隨后,在凍瘡部位涂抹凍瘡膏,有助于緩解疼痛和紅腫。如果凍瘡癥狀嚴重或持續存在,應及時就醫。
治療凍瘡的常用藥物分為外用藥物和內服藥物。皮損未破潰者可外用維生素E軟膏和凍瘡軟膏。皮損已破潰者可外用抗生素軟膏,也可使用凍瘡軟膏、肝素鈉軟膏等藥物來進行治療。
內服藥物主要是擴血管藥物,如煙酰胺、硝苯地平、雙嘧達莫等,可以幫助血管擴張和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癥狀。其中,硝苯地平的副作用包括臉紅、惡心、頭暈和手腳腫脹等。鹽酸山莨菪堿、己酮可可堿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藥物,凍瘡部位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如用紅外線、氦氖激光等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幫助病情恢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