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500228MB1958632Q/2025-00025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應急管理 | 體裁分類 | 應急管理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應急局 | 有效性 | |
標題 | 關于印發《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的通知 | ||
成文日期 | 2025-04-10 | 發布日期 | 2025-04-10 |
索引號 | 11500228MB1958632Q/2025-00025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應急管理 |
體裁分類 | 應急管理 |
發布機構 | 梁平區應急局 |
有效性 | |
標題 | 關于印發《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5-04-10 |
發布日期 | 2025-04-10 |
?
?
?
?
?
?
?
梁平應急發〔2025〕7號
?
?
重慶市梁平區應急管理局關于
印發《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
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現將《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
?
?
?????????????????????????? 重慶市梁平區應急管理局
?????????????????????????? ??? 2025年2月26日
?
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
?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推進我區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現,特制定2025年全區應急管理系統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系統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除險固安導向,以安全生產“遏較大、降一般、減總量”、自然災害“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為目標,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和防災減災救災固本強基兩大“三年行動”為抓手,以改革創新推動“1366”應急管理體系走深走實,堅決打好安全生產與防災減災救災“保衛戰”。全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亡人數同比下降5%,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嚴格控制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杜絕因災導致的群死群傷責任事件發生。
二、重點任務
1.健全以責任為核心的安全監管體系。推動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防治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指導行業部門建立健全安全監管責任體系,確保“黨政同責”和“三管三必須”落地落實。充分發揮安委辦“統查督考”作用,落實專項安全辦公室定期向區安委辦述職報告制度。會同區國資委對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開展安全生產履職考核。嚴格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壓實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實際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強化一線從業人員“兩單兩卡”制度。
2.抓實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八大行動”44項年度重點任務,落實一批“人防、物防、管理防、工程防”措施。用好用足“兩重”“兩新”政策,推進落后工藝技術設備、老舊裝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推動老舊場所消防設施改造升級。強化正向激勵,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3.抓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督促企業建立落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持續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學標、懂標、踐標”活動。堅持“自查自報自改不處,不查不報不改嚴處”,嚴格落實《重慶市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責任倒查追究辦法》,強化責任回溯,提高隱患排查質量。堅持“多通報、多發督促函、多暗訪、多拍攝隱患場景”等工作方法,完善季度晾曬、警示約談、掛牌督辦等工作機制,確保重大事故隱患按期整改率100%,企業自查率明顯提升。
4.抓實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危化品方面,持續完善風險管控機制,深化危化品經營企業領域風險排查治理,建好用好危化品“全鏈條”監管系統,實現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加油站)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率達100%。非煤礦山方面,持續推進“八條硬措施”硬落實,推進露天礦山邊坡安全體檢;持續推動油氣開采井控、硫化氫泄漏、停產氣井“三大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礦山安全在線”上線運用,力爭年底前實現企業“礦山安全在線”運用率達60%以上;啟動在建生產礦山的數字建模,礦山數字建模完成率達60%以上;實現礦山三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率100%、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率50%以上。工貿方面,緊盯“四涉一有限一使用”企業,加強委外、有限空間、動火動焊三大作業安全監管;持續推進規模以上重點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二)強力推進防災減災救災固本強基三年行動
5.健全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體系。優化防災減災救災議事協調機構組織架構和運轉機制,不斷提升綜合協調能力、牽頭抓總效能和實戰化運行水平。
6.壓緊壓實防減救災責任鏈條。健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自然災害防治責任體系,指導完善鄉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完善自然災害防治綜合督查檢查機制,開展汛前、汛中檢查指導,壓實多跨協同應急責任,推動全域履職。全面推進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數據動態更新和共享共用。嚴格執行《重慶市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暫行)》,強化救災救助資金使用管理。
7.抓好重點領域災害風險防控。完善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等閉環管理機制。落實《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深入開展重大基礎設施涉災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的指導意見》,做好重大基礎設施涉災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指導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制定自然災害風險隱患“一張圖”,充分發揮防汛“三個責任人”、地災“四重網格員”、森林防火“一長三員”作用,嚴格落實隱患排查、險情報送、先期處置等一線責任。
9.加強自然災害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固本強基三年行動”和冬春強基50項重點任務,加快推進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質災害防治、森林防滅火、內澇治理、監測預警能力提升等年度重點工程項目。強化應急避難場所配置,推動城區長期、短期、緊急三類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編制。
10.建立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機制。加強全區應急指揮部體系建設,完成區、鄉鎮(街道)兩級應急指揮場所升級改造,完善視頻指揮調度系統,配齊通信指揮設備。建立完善應急、消防、公安、水利、規資等部門聯合值守和信息互通機制,優化輿情監測和突發事件網絡信息核查處置機制,持續提升災害事故1小時內報送總體達標率。
11.開展應急預案修編和演練。編制《重慶市梁平區突發事件總體預案》,動態修編區各類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規范編制鄉鎮(街道)、村(社區)應急預案和企業單位現場處置方案。接續開展“生命至上·2025”區級綜合演習和應急應戰聯演共訓,聚焦“三斷”極端條件開展針對性演練。
12.建強應急救援隊伍和力量。加強應急指揮、應急救援、支持保障三類隊伍和“專常群”三支救援力量建設。貫徹落實《重慶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辦法》,推動區、鄉鎮(街道)按規定配齊應急救援隊伍人員。將電力、燃氣、環保等重點行業(領域)隊伍納入體系,統一調度。適當向社會應急力量開放訓練資源。
13.強化救援裝備建設和管理。完善救援裝備全生命周期運行維護管理,按裝備與人員不低于1:3的比例做好國債項目裝備操作集中培訓,開展技能比武,確保人裝適配。
14.抓好救災救助和恢復重建。預撥自然災害救助資金,推動落實應急期、過渡期救助和冬春、旱災生活救助以及因災遇難人員家屬撫慰、倒房重建和維修加固補助政策,通過“一卡通”將救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各鄉鎮、街道要強化救災物資全鏈條管理。
(四)聚力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
15.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能力提升。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在人才、科技、裝備、專業培訓、業務指導等方面給予鄉鎮(街道)支持,有效提升我區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揮、監督管理、風險防范、隊伍實戰、應急處置、支撐保障等六方面能力。
16.增強基層應急管理隊伍實戰能力。緊跟即將出臺的市級基層消防安全“一件事”全鏈條治理工作意見,推進消防力量下沉,完善“防消聯勤”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消防安全巡查。指導鄉鎮(街道)和村(社區)依法依規開展巡查巡護、隱患排查、信息傳遞、先期處置、組織群眾疏散撤離、應急知識宣傳普及和災后恢復重建等應急管理工作,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五)全面強化“數字應急”實戰實效
17.加快建設應急智慧指揮體系。迭代數字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搭建空天地一體化態勢偵測和感知平臺,強化前后方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戰能力,構建應急救援AR實景數字戰場。基于視聯網建成“衛星+370MHz+自組網”應急通信網絡,全面裝備應用衛星、北斗和370MHz通信終端,提升“三斷”極端情況下應急指揮能力。
18.加快建設智能化應用場景。迭代升級“數字應急·自然災害防減救”,強化監測預警、預警發布、“七情”督導統計、避險轉移、自然災害“十戶聯防”一體化等實戰運用。
19.加快完善“應急動員”板塊。統籌梳理規資、住建、交通等部門重點體征指標,完善安全生產監管、自然災害防治、應急指揮救援等5條跑道的體征指標和關鍵績效(KPI)指標,提升城市安全數字治理能力。
(六)著力推動應急管理改革創新
20.體系化推進安全韌性城市建設。加強城市安全風險閉環管控機制、強化城市安全“四重”問題整治、健全“三級政府五級網絡”應急保障體系,構建城市安全風險閉環管控體系。
(七)持續完善應急管理依法行政體系
22.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全面落實國辦《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合理確定行政檢查事項、方式,嚴格行政檢查標準、程序,切實落實“綜合查一次”“放管服”等要求。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明確行業監管與行政執法機構的職能職責,發揮“監管+執法”組合效應。編制2025年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持續推行“監管執法一單清”“事故調查一案清”數字應用,運用手持執法終端開展行政執法工作。
23.嚴格事故災害調查評估。堅持“一案雙查、三責同追、四不放過”,落實事故調查行刑銜接制度。對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一般事故呈報市應急局實施提級調查,對典型事故開展掛牌督辦。強化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紀檢監察機關等部門協作,落實對事故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追究線索移送。完成2024年調查批復的生產安全事故評估工作。按照規定依法開展自然災害調查評估工作,做好典型自然災害復盤分析。
(八)不斷健全公共安全社會共治體系
24.多維度提升全民安全素質。開展安全生產月、全民安全開放日、防災減災日、森林防火宣傳月、安全宣傳“五進”等活動,積極參加市區應急系列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安全(應急)體驗中心陣地科普宣傳作用,增強公眾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強應急文化陣地建設、聲音傳播,建強政府網站應急板塊內容等宣傳平臺,加強與各級主流媒體合作聯動,推動在區級電視等媒體設置專題欄目,強化重要節點、重要事項、重要政策宣傳和新聞發布。
26.多渠道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完善安全生產舉報獎勵受理工作流程和重要舉報線索查辦工作機制。推動企業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及時兌現獎勵。實施自然災害成功預警避險轉移獎勵,激勵群測群防。推動安全評價、檢驗檢測、安全培訓等機構規范化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出具虛假、失實安全評價報告等違法行為。建好用好專兼職技術檢查員隊伍。
三、工作要求
各鄉鎮(街道)要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持續推進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守牢安全紅線、底線。要鮮明樹立實干擔當、攻堅克難的選人用人導向,加強隊伍建設。要深入推進應急戰線干部履職能力培訓,大力培養人才隊伍,努力提升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將應急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持續為基層減負,健全落實容錯糾錯機制,激勵隊伍愛崗敬業、擔當作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