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張玉良(右二)和同事一同了解村集體產業青脆李長勢情況。(資料圖片)
文/圖?記者?譚?燕
他踏遍柏家鎮三新村的溝溝坎坎,解難題、辦實事,改善基礎設施;他拓思路、謀發展,引領村民致富;他扎根農村,躬身前行,誓與貧困奮戰到底,他是村民口中的“好書記”,群眾心里的“貼心人”,他是柏家鎮三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區教委考試中心副主任張玉良。
自踏上脫貧攻堅這條路,張玉良發揮出基層干部“尖兵”作用,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帶領群眾苦干實干,讓三新村交出了一份基礎設施巨變、生活水平質變、富民產業蝶變、思想觀念蛻變的高質量脫貧答卷。日前,在重慶市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張玉良獲評“重慶市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把脫貧之“脈”
“山大柏樹多,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一小籮。”這是以前在三新村廣為流傳的一句話。
作為典型的“三難兩無”(出行難、飲水難、增收難,無固定資產、無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三新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其他村民僅靠“一畝三分地”種植小麥、玉米、紅薯等維持生計,是塊扶貧的“燙手山芋”。
“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脫貧靠的就是不甘落后、銳意進取、干群一心。”了解了三新村的實際情況,張玉良沒有半點退縮之意,在他看來,三新村的難更是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打贏脫貧攻堅戰最好的“戰場”。
一頭扎進貧困山區,張玉良開始了他與三新村的美麗之約。從駐村的第一天起,張玉良迅速轉變角色,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以村為家,僅30多天就踏遍了全村10個村民小組和所有在家貧困戶,一個個堅實的足印,印證著他的決心。
自掏腰包為全村貧困戶購買近萬元的豇豆種子,為因病住院的貧困戶周興江聯系商家銷售西瓜3000余公斤,為行動不便的貧困戶蔣崇樹送藥上門,為厭學的蔣遠航聯系學校就學……張玉良所做的一切,大伙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都說三新村迎來了一位好書記。
經過走訪調查,張玉良發現,產業基礎薄弱和基礎設施落后是三新村發展的關鍵短板。把準了脫貧之“脈”,張玉良結合三新村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多措并舉,開出脫貧“良方”,一個小山村的嬗變之旅慢慢開啟。
開脫貧之“方”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村民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張玉良在堅持“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做強傳統產業的同時,采取“企業+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發展青菜頭、西瓜、香蔥、魔芋、小米辣等山地特色農業2300余畝;利用山坪塘進行淡水養魚,護了生態,“鼓”了腰包;并建立麻竹、黃桃等產業扶貧基地4個,就業扶貧車間1個,解決群眾就近就業40余人。
張玉良創新扶貧機制,分類施策破解了“持續穩定增收”難題,不僅推動村內產業多元化發展,為村集體經濟增加20余萬元的收入,還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幫助群眾累計增收500多萬元。
“在張書記的指導下,我種植了青菜頭、小米辣,還養了豬,現在一年收入近20萬元,這可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三新村四組村民蔣安清高興地說。
基礎設施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基本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張玉良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擴寬10.8公里村級公路,實現了客車通村;修建硬化產業路、產業便道8條共15公里,搭建起四通八達的三新路網,打通農產品運輸通道,曾經的羊腸小道變成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不僅如此,三新村還完成了全村農村電網改造、村便民服務中心改造及休閑廣場建設;并安裝太陽能路燈50余盞,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和“廁所革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
“以前我們種菜、插秧全靠肩挑背磨,現在路修好了,小型拖拉機、收割機都能直接開到田間地頭,真是太方便了。”三新村八組村民陶斯玉說。
為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張玉良通過榜樣面對面、講習所、院壩會等方式開展思想教育,用美好生活愿景鼓舞人、用先進思想文化教育人、用脫貧致富典型激勵人;重視政策宣講會、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小額信貸政策,動員社會力量實現產業合作、勞務協作,實現了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
結脫貧之“果”
“張書記對村里的事比對自己家的事還上心,村里的每個角落都有他的身影。如今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都是張書記領頭領得好!”三新村三組村民周興江笑呵呵地說,之前他家是土墻房,在張玉良的幫助下進行了D級危房改造,住進了安全衛生、寬敞明亮的新房子。
搬入新家,是三新村摘掉“窮帽子”的終點,也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如今,三新村“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全部清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住房安全保障率100%,自來水安裝和安全保障率100%,各級各類反饋問題100%整改到位,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回想起第一次來到三新村的場景,一切仿佛還是在昨天。我把黨的好政策帶到貧困群眾的身邊,幫助他們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這樣的經歷特別有意義。”張玉良說,脫貧攻堅任務告一段落,鄉村振興新征程已經開啟。下一步,他將繼續奮發進取,再接再厲,守好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讓產業更興旺,讓鄉村更加美好。
釀得百花終成蜜。三新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山變綠、水變清、村變美、人變富,土坯房變成小洋房,孩子們的瑯瑯讀書聲在山間回蕩,脫貧致富的喜悅在群眾臉上綻放……張玉良用實際行動兌現了他與三新村之間的約定,心系群眾、傾情為民,譜寫了一曲家園美麗、百姓富裕的華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