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區政府印發了《2025年全區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和消防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現解讀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突出除險固安導向,以改革創新推動“1366”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打好安全生產“保衛戰”,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為縱深推進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堅實的安全基礎。
二、核心績效指標
生產安全事故亡人數同比下降5%,地質災害點亡人“零發生”,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3‰以內,堅決杜絕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因災群死群傷責任事件發生。
三、重點措施
(一)深化安全責任體系,提升綜合統籌能力。制定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職責清單和年度重點任務清單,壓實黨政領導干部責任。在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業務管理等方面壓實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動態厘清新興業態安全監管職責和公路、鐵路沿線災害防治責任。嚴格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法定職責,深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壓實總工程師等技術負責人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一線從業人員“兩單兩卡”制度。優化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和消防工作議事協調機構組織架構及運行機制。
(二)深化風險防范體系,提升防范化解能力。完成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年度44項重點任務,重大事故隱患按期整改率100%。完成防災減災救災固本強基三年行動年度24項重點任務。加強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推動消防指揮中心及訓練基地、工業園區消防救援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裝備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完善消防設施。
(三)深化救援救災體系,提升應對處置能力。全區至少組織1次綜合應急演練,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至少組織1次以先期處置、轉移避險、自救互救為重點的演練,企業每年至少組織1次疏散逃生演練(高危行業領域每半年至少1次)。開展全區應急指揮部體系建設,完成應急指揮平臺搬遷,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編隊,推進消防安全重點單位微型消防站建設。堅持“1+7+N”會商研判機制,完善自然災害分段分級分層分類預警響應規程,落實極端情況下“禁停撤疏”緊急管控措施。
(四)深化法規制度體系,提升監管執法能力。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精準編制部門、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執法事項清單。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嚴格查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五)深化社會共治體系,提升群防群治能力。深化開展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消防宣傳月等活動。落實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舉報制度,依法嚴厲打擊出具虛假、失實安全評價報告等違法行為,推動“事故預防和災害救助+金融保險”模式創新,引導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搶險救災。
(六)深化數字應急體系,提升整體智治能力。建立事故災害分析模型庫,迭代升級小流域應用場景。搭建空天地一體化態勢偵測和感知平臺,全面配備衛星、北斗和370MHZ通信終端設備,提升“斷路、斷網、斷電”情況下應急指揮能力。
四、重點整治
(一)交通運輸領域。完成300公里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安裝,全區“兩客一?!睓z驗率、報廢率達97%以上,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稱重數據接入市級治超系統有效率達50%以上。
(二)建設施工領域。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率100%,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100%,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1個、12.09萬平方米。
(三)燃氣領域。累計更新改造老舊燃氣管道3300公里,推進燃氣經營企業優化整合至3家。
(四)特種設備領域。抽查不少于30臺電梯,全區電梯故障困人率低于0.5%,電梯無紙化維保率95%以上,燃氣調壓裝置法定檢驗率90%以上。
(五)防汛抗旱領域。完成1個抗旱應急水源項目。
(六)地災防治領域。完成地災綜合治理項目12處,避險搬遷200人,新建監測臺站5處。
(七)森林防火領域。重點區域新建56座森林消防水池(箱)。
舉例:
(一)很多農村公路未安裝護欄,有些還是臨水、臨崖、急彎、陡坡路段,安全風險很大,今年會安裝防護欄嗎?
答:根據前期摸排,今年計劃完成臨水、臨崖、急彎、陡坡以及事故易發多發路段安裝生命防護工程300公里。
(二)對地質災害點有哪些措施?
答:在前期整治地災點基礎上,今年將完成地災點綜合治理12處(大型治理項目2處,中小型綜合治理10處),避險搬遷200人,新建監測臺站5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