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政務信息 > 梁平要聞

梁平新增9項區級非遺項目 區級非遺項目達133項
日期:2025-05-09
語音播報
語音合成中,請耐心等待...
進入播報模式
退出播報
【字號:

梁平日報訊?(記者?譚?燕)日前,梁平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新增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有利于我區進一步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經專家評審、公示,梁平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收錄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多屬傳統技藝,具體包括梁平印酒制作技藝、梁平魔芋豆腐傳統制作技藝、梁平粽子傳統制作技藝、劉氏龍溪魚底料制作技藝、屏錦鋪老窖酒傳統制作技藝、梁平酸辣泡筍傳統制作技藝、大觀格格肉制作技藝、少林拳(南拳)、梁平跌打損傷風濕膏。其中,少林拳(南拳)為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梁平跌打損傷風濕膏為傳統醫藥。

近年來,梁平深入推進非遺系統性保護和傳承,建立完善非遺名錄體系,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鄉村,積極探索“非遺+”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截至目前,我區擁有5項國家級、26項市級、133項區級非遺項目,各級各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38名。

梁平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簡介

◆梁平印酒制作技藝◆

梁平印酒制作技藝是融合蒸餾酒與煨酒二次復釀工藝的一項傳統釀造技藝,以糯谷、高粱等五谷為原料,經兩次發酵、蒸餾、地池窖藏而成,具有“琥珀色酒體、入口微甜、尾凈爽口”的兼香型白酒特色。該酒酒精度數約45-48%vol,兼具傳統白酒的醇厚與醪糟的甜柔,醒酒快且無宿醉感。該技藝源于清初“湖廣填四川”時期,由江西陳氏傳入梁平,歷經五代傳承,現有傳承人3人,年產能15噸,產品覆蓋梁平及周邊區縣。

◆梁平魔芋豆腐傳統制作技藝◆

梁平魔芋豆腐傳統制作技藝是以新鮮魔芋球莖為主料,結合草木灰堿水,經刮洗、磨漿、熬制、定型、收漿等工序手工制作的傳統食品加工技藝。其歷史可追溯至《本草綱目》記載的魔芋藥用傳統,經川蜀移民帶入梁平后,逐步演變為兼具食用與保健功能的特色飲食技藝。梁平魔芋豆腐制作完成后,呈半透明凝膠狀,口感嫩滑Q彈,兼具魔芋特有的清香微甘,可衍生出酸辣涼拌、燒鴨燉排等10余種菜式,具有降血糖、促消化等藥用價值。

◆梁平粽子傳統制作技藝◆

梁平粽子傳統制作技藝分為選料、浸泡、配料、包制、慢煮12小時等工序,源于民國時期梁平縣城“容村食店”,以“榕村粽子”為核心品牌。煮粽時,需以竹葉墊底,成品色澤金黃、口感軟糯,具有“粽餡不粘葉、堿香適中”的特點,其中黑豬臘肉粽尤為經典。目前,通過“傳統工藝+現代生產”模式,年生產粽子15萬個,開發真空包裝、文創禮盒,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產品暢銷周邊省市。

◆劉氏龍溪魚底料制作技藝◆

劉氏龍溪魚底料制作技藝源于1917年,是以老壇泡菜與火鍋底料相結合的傳統烹飪技藝,經過選料、炒制、混合(20余種香料)、慢燉等工序,形成“麻辣鮮香、油而不膩、久食不厭”的鮮明特色。現有門店600平方米,年加工鮮魚4萬公斤,依托“古法技藝+現代品控”模式,開發出麻辣、五香等多種口味產品,推出了預制菜品與文創包裝;產品還獲CCTV《味道》欄目報道、抖音金牌商家第二名,年接待游客超萬人次,年銷售額超600萬元。

◆屏錦鋪老窖酒傳統制作技藝◆

屏錦鋪老窖酒傳統制作技藝源于上世紀70年代,是以糯高粱、糯谷為原料,依托屏錦鎮的亞熱帶氣候與優質井水,采用地缸發酵、分段取酒釀制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技藝,包含原料浸泡、初蒸燜糧、復蒸、攤涼拌曲、蒸餾取酒等多道工序,具有“甘洌清香、回味悠長”的獨特風味。

◆梁平酸辣泡筍傳統制作技藝◆

梁平酸辣泡筍傳統制作技藝是以新鮮竹筍為主料,結合野山椒、山泉水及20余種香料,經過預處理、篩選分級、脫鹽脫硫、殺青、冷卻、泡制、殺菌包裝等工序腌制而成的食品加工技藝。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1873年),歷經四代傳承,成品呈現“酸辣脆嫩、鮮香回甘”的獨特風味,富含膳食纖維,兼具促消化、防便秘等藥用價值。該技藝依托重慶上口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將傳統工藝與全自動化生產結合,開發山椒脆筍、紅油木耳脆筍等10余款產品,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產品銷往全國20余省市。企業獲“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申請專利23項,通過HACCP認證,帶動近200人就業。

◆大觀格格肉制作技藝◆

大觀格格肉制作技藝是以新鮮的梁平山羊肉為主原料,結合炒香米粉、花椒等調料,經切片、腌制后用竹制蒸籠蒸制而成的傳統烹飪技藝,具有“麻、辣、鮮、香、軟糯Q彈”的鮮明特色。該技藝歷經四代師徒傳承,深化調味配方,開發羊肉、牛肉、排骨等多品類格格,日均制作格格超200籠,形成“大觀格格美食街”,年接待食客超5萬人次。

◆少林拳(南拳)◆

少林拳(南拳)是源于河南少林寺,融合南派拳法犀利與少林重腿風格,以“剛猛脆快、手法多變、腿法凌厲”為特色的傳統體育拳種。其講究“沉、脆、剛、柔”四勁合一,注重手指力量與腕部硬度訓練,動作以“猛、勇、靈、近”為魂,包含韋陀亮掌、羅漢撞鐘、閉手殺腳腿等17式,兼具剛猛脆快的爆發力與靈活多變的巧勁。拳法強調“有力打力,無力打巧”,結合浮、沉、吞、吐的身法與跌撲滾翻的地支打法,形成“腿法低矮凌厲、手法虛實相生、攻防轉換迅猛”的獨特風格。該拳種在梁平歷經四代傳承,現有傳承人30余人,分布于梁平13個鄉鎮及周邊省市。

◆梁平跌打損傷風濕膏◆

梁平跌打損傷風濕膏起源于清代末年,制作工藝嚴謹而獨特。制作過程中,首先將精選的中草藥置于溶劑中浸泡約1周,充分釋放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接著通過熬制提取汁液,再下丹濃縮成膏,每一步都凝聚著傳統中醫智慧。多年來,該膏藥在臨床上應用于萬例患者,效果顯著,輻射至忠縣、云陽等周邊區縣,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認可。

(記者?譚?燕?整理)?

短評

讓非遺美食“香飄萬里”

譚?燕

梁平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新增魔芋豆腐、酸辣泡筍等7項區級非遺美食,至此,梁平非遺“老味道”累計達48項,占非遺總數三成以上。這既是對傳統技藝的“認證蓋章”,也拋出一道現實課題:當美食貼上“非遺”標簽,如何避免其淪為“文化標本”,而真正成為融入現代生活的“活態傳承”?

從龍溪魚到格格肉,每道非遺美食都是梁平的味蕾記憶。但在工業化與快節奏生活的沖擊下,標準化預制菜擠壓傳統作坊,年輕一代對古法工藝逐漸陌生。若僅視“非遺”為榮譽、只滿足于上榜,老手藝難免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孤芳自賞”。

名錄不是“保險箱”,而是傳承“新起點”。非遺美食破局需跳出“保古”與“求新”的對立:如為工藝繁復的印酒項目建立數字化檔案守住本味;幫魔芋豆腐開發貼合現代健康理念的“低卡高纖”輕食套餐;還可借鑒市級非遺“張鴨子”的成功營銷經驗,讓傳統美食在守正創新中煥發“第二春”。

同時,傳承不能只靠“情懷黨”,更要抓住消費主力。傳統美食“破圈”需以年輕化表達重構場景:“00后”為包裝國潮風的非遺粽子買單,本質是認可“傳統基因+現代審美”。唯有讓“老味道”接上Z世代“興趣天線”,才能讓非遺美食從“長輩回憶”變成“年輕人追捧”,在消費浪潮中站穩腳跟。

所以說,非遺美食要“香飄萬里”,需撕掉“老派”標簽,可以借電商物流“走出去”,憑社交媒體讓文化故事“火起來”,靠體驗經濟讓手作溫度“活起來”。保護傳承的終極目標是讓老手藝在時代餐桌上“活得出彩”,對接現代需求,從名錄走向大眾,擁有更加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台州市| 丰原市| 顺昌县| 辽宁省| 长宁区| 隆安县| 罗城| 安义县| 简阳市| 扎囊县| 靖边县| 乐东| 玉门市| 丰宁| 金昌市| 马龙县| 彝良县| 通海县| 上蔡县| 辉南县| 新乐市| 汉阴县| 荣成市| 卓资县| 都匀市| 闽清县| 石景山区| 壤塘县| 义马市| 左贡县| 七台河市| 五家渠市| 闽侯县| 修文县| 奎屯市| 左云县| 商水县| 当雄县| 二手房| 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