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梁平區紫照鎮人民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梁平區紫照鎮人民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

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紫照鎮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1? 總 則

1.1 編制目的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區委、區政府工作要求,緊盯“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目標,緊扣“統、防、救”三條主線,紫照鎮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水旱災害風險,高效有序地做好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做到有計劃、有準備地防御防汛抗旱,特制定本預案。

1.2 編制依據

1.2.1 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國家頒布的有關法律、法規。

2.《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重慶市〈河道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的法規、條例;

1.2.2 經過批準的國家、省、市、區防汛抗旱防治規劃報告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報告等

1.《全國防汛抗旱防治規劃》

2.《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3.《重慶市防汛抗旱防治規劃》

4.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預案、防汛抗旱防治方案等

5.有關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

1.3 編制原則

1.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2.堅持實行各級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有關部門實行防汛抗旱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的原則。

3.堅持依法防控、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平戰結合、協同應對的原則。

1.4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鎮有防汛抗旱防治任務的行政村

1.5預案執行與修訂

本預案自批準之日起執行,應根據本地區防汛抗旱防御情況適時修訂。

1.6災難分級

根據水旱災害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造成的影響等,分為洪澇、干旱兩大類。其中,洪澇災害劃分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四級,干旱災害劃分為特大、嚴重、中度、輕度四級。

1.洪澇災害分級。

特別重大洪澇災害:大于50年一遇,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以上;

重大洪澇災害:20—30年一遇,或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

較大洪澇災害:10—20年一遇,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

一般洪澇災害:5—10年一遇,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

2.干旱分級。

特大干旱:糧食因旱損失率在25%以上,或因旱飲水困難人口在5000人以上;

嚴重干旱:糧食因旱損失率在20%以上,或因旱飲水困難人口在3000人以上;

中度干旱:糧食因旱損失率在15%以上,或因旱飲水困難人口在2000人以上;

輕度干旱:糧食因旱損失率在10%以上,或因旱飲水困難人口在1000人以上。

2? 基本情況

2.1 自然概況

2.1.1水系分布

本鎮河流為二級黃金河,屬長江水系上游支流,發源本鎮桂香村(原會龍村),出口本鎮青鋒社區(原油橋村),河道長度5.8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平方公里。

現有山坪塘260口,蓄水總量74.39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543余畝。

2.1.2氣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

經區氣象局雨量資料分析,本鎮年平均降水量1249.6多毫米,平均氣溫15℃16℃,無霜期300多天,冬季極端最低溫度零下2℃,暴雨強度大,歷時短。

2.1.3地形地質

紫照鎮位于區城東南部,距區城38公里。居川東平行嶺谷區,金雞河斜的深山區,海拔為670米。地貌屬深丘陵區,巖性為紫紅色鈣粉砂質泥巖和砂巖,土壤屬暗紫泥土和灰棕泥土,丘陵密集,坡陡土薄,水土流失面積達17.97平方公里。

2.2 經濟社會情況

2.2.1行政區劃

全鎮幅員面積35.65平方公里,轄4個行政村,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754人,其中農村人口13906,人員分布在脊梁山上及半山。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見附表1

2.2.2 經濟社會情況

現有耕地面積14077畝,農業產品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電視。

2017年至2023年,我們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鎮域經濟持續上漲。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億元,年均增長9.7%,社會零售總額突破2.5億元大關,年均增長4.5%,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年均增長8%,經濟目標實現新突破,農民收入登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2.3歷史防汛抗旱損失及成因

2.3.1災害損失

山洪是發生在山區溪流中快速、強大的地表徑流現象,是特指發生在山區流域面積較小的溪溝或周期性流水的荒溪中,為歷時較短,暴漲暴落的地表徑流。防汛抗旱具有突發性的自然災害,能量集中、破壞性大、危害嚴重,常造成人員的集中傷亡、房屋田地被毀,交通通信中斷,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其危害和損失巨大,已經成為政府的切膚之患。

2.3.2 防汛抗旱成因

1.防汛抗旱類型及易發區

根據調查統計,我鎮1989年、1993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05年,暴雨下降量較大。防汛抗旱主要表現為山洪、滑坡兩種類型,1998——2005年因暴雨引起山體滑坡重點區3處一青鋒社區10組四方坪、先進村7組涼水井、先進村10組劉家老院子,及山洪沖毀農田和耕作物1140畝,以及損壞交通、電信、電力設備多處,倒塌房屋124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38萬元,8216人受災(詳見附表二)。

2.山洪災害成因

山洪災害的基本特點山丘區洪水來勢猛、漲水快、流速大、破壞力強,洪水可造成房屋、道路、橋梁和農田的毀滅性災害。調查統計表明,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我鎮范圍不等、程度不同的防汛抗旱每年都有發生。特別是1989年以來,防汛抗旱越發頻繁,損失越來越大,有顯著加劇的趨勢,嚴重影響我鎮經濟的發展。我鎮的防汛抗旱主要有以下特點:

1)山洪突發性強、預報預防難度大防汛抗旱多由暴雨所致,由于暴雨強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質、地貌等下墊面條件,導致山洪來勢兇猛。我鎮山丘區以變質巖組成的山體居多,易沖蝕,有利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形成;山丘區坡陡谷深、高程起伏大,產匯流快。

2)山洪來勢猛、成災快,破壞性強、容易造成人員傷亡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沖擊力強,破壞性大,對農田、交通及居民生命財產的危害都十分嚴重。

3)山洪災害發生的季節性強、頻率高、具有周期性特點:降水是誘發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在降雨較多的年份地質災害發生的頻次也明顯偏高;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質災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發期,我鎮的山洪均集中發生在多雨的69月降雨高峰期,防汛抗旱發生時間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滯后。

4)山洪災區數量多、危害大、災后恢復困難

5)山洪的突發性,致使其危害性、破壞性極強。山洪成災很快,頃刻之間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毀、交通中斷、溪河改道,嚴重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其破壞性強的突出表現是造成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損壞嚴重,恢復難度大,有的甚至具有毀滅性。防汛抗旱往往對水利、交通、電力、通信、農田等基礎設施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使幾十年的建設成果被毀于一旦。

山洪災害的發生主要與氣象、地形地貌和人為因素等有關。對于我鎮而言,突發性的暴雨洪水是造成防汛抗旱的主要因素,暴雨形成原因也就是洪水災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之人為因素、地形地貌的影響,更促成了防汛抗旱的形成。詳見附表3

我鎮位于亞熱地帶,降雨具有強度大、年內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等特點,極易造成防汛抗旱。從山洪災害的分類統計看,長歷時高強度降雨及暴雨會使山洪暴漲、山坡土層含水量飽和,土體軟化、強度減弱,加之雨水沿斷裂或巖石裂隙滲入地下,導致溜塌、蠕動、淺層滑坡及泥石流發生,強大的水動力條件和河谷中不良地質發育,成為防汛抗旱產生的環境條件。

2.4 防汛抗旱防御現狀

2.4.1 防汛抗旱防御非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鎮防治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績,一是鎮、村兩級落實了組織機構,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揮所,成立了應急分隊,明確了任務,落實了責任,完善了群策群防的防災減災網絡;二是加強調查,科學制定防災預案;三是健全制度,加強防汛抗旱危險性評估;四是利用會議、專欄、標語加強宣傳,提高干群的防汛抗旱防治知識和業務技能。五是開展汛前檢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認真貫徹執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發性防汛抗旱及時處置報告制度。

在防災工作中,還存一些村、組干部及群眾缺乏防災知識;由于防災資金短缺,臨測設備不完善,給信息傳遞時間、準確度帶來一定影響。

2.4.2 防汛抗旱防御工程措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防治防汛抗旱的工程措施一是對陡坡地實施了退耕還林,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二是對滑坡地段農戶實施了避險搬遷,以避免造成更大危害。

由于財力緊張,資金短缺,對病害山坪塘整治及山體滑坡治理困難。

3? 危險區、安全區的劃分

3.1 劃分原則

危險區是指受防汛抗旱威脅的區域;一旦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將直接造成區內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施的破壞。安全區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脅,地質結構比較穩定,可安全居住和從事生產活動的區域。安全區是危險區人員的避災場所。

根據區域防汛抗旱的形成特點,在調查歷史防汛抗旱發生區域的基礎上,結合分析未來防汛抗旱可能發生的類型、程度及影響范圍,合理確定危險區、安全區。

劃分原則:根據危險區和安全區的劃分原則,結合我鎮的實際情況,現做如下劃分:危險區有青鋒社區10組四方坪、先進村7組涼水井、先進村10組劉家老院子,涉及43戶,142人,耕地面積72畝,房屋96棟,固定資產253萬元(詳見附表三);安全區指以上除此之外其他區域。

3.2 “兩區”的基本情況

兩區的基本情況,根據防汛抗旱可能發生的程度和范圍,繪制出防汛抗旱風險圖(詳見后附圖三)。

4? 組織指揮體系

4.1 組織機構

鎮防汛抗旱指揮部職責:負責本區域內的涉及防汛抗旱安全的日常工作和突發洪、旱災情的搶險救災工作,按照管理權限組織對本地區小型水庫、山坪塘、堤防、水閘、堰壩和抗旱供水等設施的檢查,落實安全措施,編制執行防汛抗旱預案,組織群眾轉移和安置,統計、核實、上報災情等。

鎮政府成立防汛抗旱指揮部。

指 揮 長:胡顯勝???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副指揮長:譚? 波???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溫學苑??? 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

??????????唐迎春???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汪昌盛??? 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

成?? 員:袁永東??? 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

?????????劉和平??? 鎮應急辦、平安辦負責人

?????????黃天貴??? 鎮規建環辦負責人

?????????羅中洋??? 鎮民政和社會事務辦負責人

?????????譚黃蘭??? 鎮黨政辦主任

?????????劉? 維??? 鎮財政辦副主任?????????????????????????????????????????????????

?????????葉? 川??? 柏家派出所所長

?????????楊? 毅??? 福祿交巡警大隊隊長

?????????孫? 黎??? 福祿交通執法大隊隊長

?????????蔣? 勁??? 柏家水利站站長

?????????賀顯祥??? 紫照中心衛生院院長

?????????萬成江??? 柏家供電所所長

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鎮農業服務中心,承擔指揮部日常工作。由袁永東兼任辦公室主任,黃功萬、呂小川為辦公室成員。

村(居)委防汛抗旱防御工作組。由村主任為責任人,所有村干部及組干部為組員的防汛抗旱防御工作組,危險區域設信息員和應急搶險分隊。

4.2 分工與職責

4.2.1 分工

鎮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工作職責。防汛抗旱指揮部機構在上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門領導下,貫徹執行上級防汛指揮令,制定各項防汛抗旱措施,落實防汛抗旱物資、經費,組織動員社會各界投入防汛抗旱斗爭,統一指揮轄區的防汛抗工作。

指揮長:負責全鎮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的組織指揮。

副指揮長:貫徹執行指揮長的命令,負責防汛、搶險、救災工作的資金,物資的保障,物資調運,應急搶險隊的指揮和調配,醫療衛生保障,交通管制,人員、財產轉移,水、電、氣、通訊保障工作。

信息組:責任單位水利水保站、國土所。負責對防汛指揮部、氣象、水文、地質等部門汛前各種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掌握本轄區的山體開裂、滑坡、潰堤、決堤等跡象暴雨洪水預警報和險情災情動態,及時為指揮長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監測組:責任單位國土、水利部門。負責組織檢查全鎮防汛抗旱重點防范區的山體開裂、滑坡點、泥石流和危險區、洪災區水位的監視監測工作。

轉移組:責任單位派出所、交通部門。負責按照指揮長和防汛指揮部的命令及預報通知,組織群眾按預定的安全轉移路線,一個不漏地動員到戶到人,轉移時,按先人員后財產,先轉移老、弱、病、殘、少兒、婦女,后轉移一般人員的原則進行。必要時可強制其轉移,同時確保轉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員安全,并負責轉移后群眾、財產的清點和保護。

調度組:責任單位黨政辦。按照防汛指揮部的命令,負責組織調度車輛、防汛物資、醫療隊等工作,負責派遣工作人員深入災區靠前指揮和搶險救災。

保障組:責任單位民政辦。按照防汛指揮部的命令,負責災區、災民的生活安置、災民的生活必需品及糧供應保障工作。

應急搶險隊:責任單位武裝部。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為主,國土、醫院等相關部門參與20人的搶險隊。在緊急情況下,各搶險隊自各電筒、雨衣等工具,聽從命令全部上陣進行有序地搶救工作。規定每年4月上旬前組建當年的應急搶險隊,4月中旬由防汛指揮部和人武部組織實地集訓演練。此后,各搶險隊員在緊急搶險時一切聽從指揮部調遣,奮勇投入搶險場地進行搶險工作。

5? 監測、通信及預警

5.1監測

5.1.1監測系統的設立

防汛抗旱雨量、水情臨界值、劃分預警等級。根據我鎮地質滑坡危險情況的大小程度,確定地質災害雨情監界值,劃分滑坡預警等級:一般(三級警報)、較重滑坡(二級警報)、 嚴重滑坡(一級警報)三個等級。

警報等級

1小時以內

3小時以內

24小時以內

警報標志

三級警報

≥50mm

≥80mm

≥120mm

橙色

二級警報

≥70mm

≥110mm

≥180mm

黃色

一級警報

≥90mm

≥130mm

≥220mm

紅色

預警信號:三級以橙色,二級以黃色,一級以紅色。

1.簡易監測系統

防汛抗旱監測設有1個雨量站,靠柏家片水利水保站人工觀測雨情,提供監測數據,各滑坡地及洪水危險區有1個監測點,人工觀測滑坡動態、洪水位(詳見后附表四《監測站點分布表》),共計4個監測點;若遇暴雨時,各監測人員實行4段制人工監測雨量、滑坡動態、洪水位,將監測情況及時準確用電話報告相應防汛指揮機構。

5.1.2 監測內容

轄區內降雨、水位、流量、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1.3 監測要求

有目的、有步驟、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測,突出時效性和準確性,采用自動監測和簡易監測相結合的手段,獲取實時可靠的監測數據,并及時將結果上報各級指揮部門。監測系統以群測群防為主,專業監測為輔,有關監測站點分布情況見附表7

5.2 通信

5.2.1 通信方式的選擇

1.原則

雨量站和監測點都是有有線電話、無線通訊,若雨量、水位達到監界值時,預警用電話、鑼鼓方式傳遞信息。

2.通信方式

1)防汛抗旱自動監測站采用GSM/GPRS通信傳輸信息,簡易監測站點采用電話、人工傳輸信息。

2)防汛抗旱預警發布的通信方式由電話、手機短信、廣播、銅鑼等組成。多種通信方式各自相對獨立并互為補充,確保預警和指揮調度信息及時通知到各級部門和危險區群眾。

5.3預警

5.3.1 預警

1.預警指標確定

預警:根據區氣象局發布的氣象信息及4個監測點監測信息,由鎮防汛指揮部綜合分析并預警,其預警內容:暴雨洪水預報信息;暴雨洪水監測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達到臨界值;山平塘水位監測信息;可能發生滑坡的監測的確和預報信息等。

臨界雨量的確定是通過調查歷史防汛抗旱發生時的降雨情況,根據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質條件等,結合歷史暴雨洪水資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計算成果,綜合確定本地區各個小流域的1小時、3小時、6小時、24小時臨界雨量。

成災水位(流量)的確定根據歷史防汛抗旱發生時溪河水位變化情況,確定本地區可能發生防汛抗旱的溪河水位值;有的河流可將上游水情變化作為判斷是否對下游造成防汛抗旱的主要依據。

列表描述各小流域、各村的警戒水位(準備轉移)和危險水位(立即轉移),詳見附表7

2.預警等級劃分原則

防汛抗旱預警等級分為三級(),按照發生防汛抗旱的可能性、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對應顏色依次為黃色、橙色、紅色,三種顏色預警信號分別代表可能(暴雨氣象預報)、嚴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特別嚴重(危險雨量、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3.預警發布及程序

根據監測、預報,按照預警等級及時發布預警。

1)在一般情況下,可按照區戶的次序進行預警(如圖1)。

??????????????????????????????圖1? 一般情況預警程序示意圖

2)如遇緊急情況(水庫、塘堰壩出現重大險情,滑坡等),可采用快速靈活的預警方式進行預警(如圖2)。



???????????????????????????????????圖2? 緊急情況預警程序示意圖

5.3.3 預警、警報方式

預警方式:(1)電話、手機短信預警;(2)口頭通知。

警報方式:(1)有線語音廣播報警;(2)手搖報警器;(3)銅鑼報警;(4)口頭通知。

5.3.4 預警發布及響應

1.接到區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通知將有暴雨發生以及發布的三級(黃色)預警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1)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三級(黃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做好防汛抗旱防范準備。

2)當接到三級(黃色)預警后,各有關人員應迅速上崗到位,注意觀察水雨情變化,并加強防范。

2.接到區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發布的二級(橙色)預警時,或降雨量達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續時,或溪河水位達到警戒水位,發布二級(橙色)預警,同時啟動二級應急響應。

1)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范防汛抗旱,危險區人員做好轉移準備。

2)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所屬的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成員發布二級(橙色)預警,做好相關防范工作。

3)有關村在接到二級(橙色)預警后,通過無線語音廣播、銅鑼、手搖報警器等向危險區群眾發出二級(橙色)預警,提醒危險區人員注意防范,做好轉移準備。

3.接到區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發布的一級(紅色)預警時,或當降雨量達到危險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續時,或溪河水位達到危險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時,發布一級(紅色)預警,同時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1)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有關村發出一級(紅色)預警, 要求危險區人員立即按預定路線撤離至安全區,村防汛抗旱防御工作組立即全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

(2) 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向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指揮長及成員、所屬的監測組、信息組、轉移組、調度組、保障組主要成員發布二級(橙色)預警,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立即全面行動,做好搶險救災轉移安置工作,有關預警設備分布情況表見附表8

6? 轉移安置

6.1 轉移安置

6.1.1 搶險救災準備

1.普及防汛抗旱防御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意識;

2.建立搶險救災工作機制,確定救災方案。主要包括人員組織、物資調撥、車輛調配和救護等;

3.搶險救災物資的準備包括救助裝備準備、資金準備、物資準備等。

6.2 搶險、救災

1)一旦發生險情,村、組在及時向鎮防汛指揮部門報告的同時,村應急搶險隊在村防汛指揮小組指揮下,立即投入搶險救災工作,鎮防汛指揮部接到信息后,立即派出鎮應急搶險分隊,若在人力不夠的情況下,還要通知近臨村、組去協助搶險救災,確保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盡量減少財產損失。

2)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體、建筑物等,村委會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

3)發生災情時,應急搶險分隊應首先把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若有人畜傷亡,及時搶救受傷人員,清理、掩埋人畜尸體。

4)民政、糧食部門、醫院,對緊急轉移的人員作好臨時安置,發放糧食、衣物,搶救受傷人員,對災區作好衛生防疫工作。

7.1 搶險救災準備

7.1.1 建立搶險救災工作機制,確定搶險救災方案

主要包括人員組織、物資調撥、搶險救災裝備及車輛調配和救護等。

7.1.2 搶險救災準備

積極配合區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做好裝備、資金、物資等搶險救災準備。

7.2 搶險、救災

參照防汛預案,補充防汛抗旱特有、需強調的內容,如:指揮部下設的監測、信息、轉移、調度、保障組和應急搶險隊應該協調工作、形成合力。對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體、建筑物等要安排專人監測、防御。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檢查

汛前,由鎮政府組織國土、水利等相關部門對轄區域地質災害隱患地段、水利工程、河道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問題登記造冊,作出書面材料、擬定處理方案同時上報,并及時處理:對地質變形逐步加劇的山害體、病險水庫(塘)要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巡查制度,確定專人負責防守、監測。

8.2宣傳教育及演練

1)對本預案及防汛抗旱防御基本知識,利用會議、廣播、電視、墻報、標語等各種形式,結合“4·22”地球日、“6·5”環境日、“3·22”世界水日等專題活動,多形式全方位地向轄區內群眾進行防汛抗旱防御知識宣傳,提高干群的防災意識。

2)在規定的危險區、安全區,以及轉移路線上,設立固定的標示牌和宣傳牌,力求在規格上做到易見、醒目、耐用。在內容上,做到簡單、明亮、知情,真正起到警示的作用。

3)加強演練,提高防汛搶險水平。每年汛前鎮防汛指揮部組織演練,讓責任人、監測員、信息員及廣大群眾熟悉預警信號、避災躲災路線、臨時安置地點。

8.3 紀律

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其機構各成員嚴格按照本預案、規定,認真履行職責,按照預案程序開展工作,凡未按預案履行職責的,將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重慶市《關于重特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具體意見和辦法》等規定,嚴肅處理,依法追究有關領導、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附圖

1.紫照鎮防汛抗旱防御基本情況示意圖

基本信息包括:區域內的水系分布情況,區域地形,村莊分布情況等,比例尺15

2.紫照鎮歷史山洪、泥石流、滑坡災害點分布圖

比例尺15萬。

3.紫照鎮防汛抗旱風險圖

比例尺15萬,圖中應標示出居民點、重要設施(工礦企業、學校、鐵路、公路、橋梁等),標明危險區分布等。

4.紫照鎮危險區人員轉移安置圖。

比例尺15萬, 主要標注每個危險區、安全區的位置及轉移路線。

附表:1.紫照鎮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表

2.紫照鎮歷年防汛損失情況表

3.紫照鎮防汛易發區統計表

4.紫照鎮防汛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5.紫照鎮防汛防御各級責任人情況表

6.紫照鎮防汛雨量、水位預警指標表

7.紫照鎮監測設備分布表

8.紫照鎮預警設備分布表

9.紫照鎮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10.紫照鎮群眾轉移安置方向圖


附表1????????紫照鎮行政區劃基本情況表

序號

行政村名

自然村(組)名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畝)

總人口(人)

家庭戶數(戶)

房屋數(間)

1

青鋒社區

11

8.5

3941

4125

1096

5480

2

先進村

12

11.2

5407

4425

1296

4920

?

附表2??????紫照鎮歷史山洪災害損失情況表

時間

(年)

受災人數(人)

受災面積(畝)

死亡人數(人)

倒房(間)

經濟損失(萬元)

日最大

降雨量(mm

時段

降雨(mm

災害

類型

1989

23

105


17

21



山洪、滑坡

1993

35

215


12

27



山洪、滑坡

1998

38

276


32

31



山洪、滑坡

2000

15

98


8

5



山洪、滑坡

2003

37

113


16

12



山洪、滑坡

2004

23

132


14

16



山洪、滑坡

2005

45

201


25

26



山洪、滑坡

合計

216

1140


124

138




?

附表3????????紫照鎮防汛易發區統計表

流域、水系名稱

小流域名稱

行政村名

防汛抗旱類型

長江水系

黃金河

青鋒社區

滑坡

長江水系

黃金河

先進村

滑坡

?

???附表4????????紫照鎮防汛危險區基本情況表

序號

行政村名

危險區地點

危險區內家庭戶數

危險區內耕地面積

危險區內人口(人)

危險區內房間(間)

備注

1

青鋒社區

四方坪(井場壩)

3

20

8

10


2

先進村

涼水井、老院子

40

52

134

86


?

附表5???紫照鎮防汛抗旱防御指揮部各級責任人情況表

姓名

職責

單位

職務

辦公室電話

傳真

手機

石世文

指揮長

鎮政府

黨委副書記、鎮長



15213513966

胡顯勝

副指揮長

鎮政府

副鎮長



13983546593

監測組長

鎮政府

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



13883704300

調度組長

水利站

水利站站長

53317722


18723550117

譚黃蘭

信息組長

黨政辦

黨政辦負責人

53316221


18723597718

羅中洋

保障組長

民政辦

民政辦負責人



13436213606

劉和平

轉移組長

平安辦

鎮平安辦負責人



13996688843

葉??川

應急分隊

柏家派出所

所長

53317161


15870555769

熊民建

應急分隊

青鋒社區

黨總支書記



13452780876

毛國文

應急分隊

先進村

黨總支書記



15178965668

謝步才

預警人員

青峰社區10

組長



13330342498

陳道富

預警人員

紫照鎮先進村7

組長



15823743289

劉序順

預警人員

先進村10

組長



13320322545

?

附表6?????????紫照鎮防汛抗旱雨量預警指標表

序號

小流

域名

行政

村名

預警指標

警戒雨量

危險雨量

警戒水位

危險水位

1h

6h

24h

1h

6h

24h

1

黃金河

青鋒社區

59.1mm

109.9mm

155.5mm

69.0mm

128.8mm

182.7mm



2

黃金河

先進村

59.1mm

109.9mm

155.5mm

69.0mm

128.8mm

182.7mm



?

?

?

?

?

?

附表7??????????紫照鎮簡易監測站分布表

序號

行政村名

地點

監測內容

監測人員

聯系方式

1

青鋒社區

井場壩

雨量

熊書凡

13436234770

2

先進村

老院子

雨量

毛國文

15178965668

涼水井

雨量

周小勇

13896925740

?

附表8??????????紫照鎮預警設備分布表

序號

行政村名

預警設備數量(個、臺、套)

預警人員

(人)

傳真機

無線語音預警廣播

手搖報警器

銅鑼

其它

1

青鋒社區


1

1

1


熊書凡

2

先進村


1

1

1


毛國文

3

先進村


1

1

1


周小勇

?

?

附表9??????紫照鎮群眾轉移安置計劃表

序號

行政村名

自然村名

總人口(人)

計劃轉移戶數

計劃轉移人口(人)

安置地點

負責人

聯系電話

1

青鋒社區


4125

3

8

青鋒社區學校

熊書凡

13436234770

2

先進村


4425

40

134

熊孝安房屋處

毛國文

15178965668

毛大楷房屋處

周小勇

13896925740


附表10???? 紫照鎮群眾轉移安置方向圖

?

重慶市梁平區紫照鎮人民政府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滦南县| 天镇县| 嘉峪关市| 阿巴嘎旗| 乌兰察布市| 佛学| 溆浦县| 阿合奇县| 大同市| 金华市| 潢川县| 阳信县| 兴文县| 陆丰市| 大新县| 略阳县| 斗六市| 罗甸县| 托克逊县| 六盘水市| 阿图什市| 富顺县| 大方县| 江西省| 鄂尔多斯市| 迁安市| 怀集县| 新民市| 岗巴县| 蒙城县| 页游| 建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 玉林市| 金昌市| 汉沽区| 额济纳旗| 民县| 方城县| 滨州市|